初见
和顺古镇,一个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我小时候看完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后,便对这里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时常幻想来到这里,去当初的那些拍摄地看一看。这一次,我专门挤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这里游玩。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4公里,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
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
牌坊“仁里”二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
和顺顺和牌坊建于2001年,是和顺标志性建筑。这里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将和顺两字构成和顺顺和的组合,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雨洲亭是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雨洲亭荷池边的道路,称秋农路,以益群中学第二任校长李祖华(字秋农)命名,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
和顺图书馆分设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典藏文献较为丰富。1980年被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
街头巷尾
我是抱着很大的期待来到和顺古镇的,对这座古镇的印象依旧停留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土坯房、石板路、青瓦片、依山而建,傍水而立。总之那是一幅很质朴的画面,保留了古镇原有的风貌。
但在我进来之后,却感到了极大的失望,和所有商业化的古镇,特别是云南的商业化古镇一样,风景基本都差不多,古镇中无非就是鲜花饼,旅拍馆、小酒吧、民宿等,漂亮是漂亮了,但难免让人审美疲劳。
好在我去的时候人不多,还能拍一拍这些街道。
古镇里还有很多居民,但年轻人似乎不多了,能看到的都是些大爷大妈。
在古镇里,我一边游玩,一边在网上查找《团长》拍摄地的信息,就像去看一看,炮灰团的落脚处、小翠的家、迷龙的家等,但搜来搜去就只找到了迷龙的家,满怀期待的到达了目的地,结果已经改成了民宿,不是顾客还不让参观,真的很失望。
这次和顺古镇之旅,算是打破了我内心十几年的一个梦。
烤奶,还不错吧,料都挺足的,就是很贵。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和顺古镇中景点很多,最多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宗祠,什么李氏宗祠、刘氏宗祠、寸氏宗祠等。但这些我都不太感兴趣,去看了一两个,也就是看看大户人家的别墅而已,至于那些人的生平,便更加提不起兴趣了。而且里面的商业化已经很严重,甚至开起了翡翠店,这就更没意思了……
不过和顺古镇有不少博物馆,好多还是老宅改建的博物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弯楼子”是和顺著名的豪宅大户,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
我的游玩时间不多,离这近也就来看一看了。这保留下来的民居,总比那些宗祠有意思。
“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的代称。“永茂和”商号是经商致富的代表,清道光年间,“永茂和”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在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声誉和地位都十分显赫。
进入博物馆,首先是厨房,里面全是石头搭建的,可见这家主人的“豪气”
舂臼。
里面的各个建筑都有各自的功能,但都很精美,就是一个小小的盒子,都雕刻得非常细致。
这就是寸氏宗祠了,这两头金色的狮子,还是给了我一点震撼。
野鸭湖畔
在和顺古镇最后的游玩点,我选择了野鸭湖,这好像是个人工湖泊,沿着湖畔也有很多景区,最著名的应该就是艾思奇故居、纪念馆了。
元龙阁,旁有一龙潭,三面环山,一堤为廊。堤上古榕荫蔽,潭中水洗白云,风光十分秀丽。元龙阁即傍水依山而筑。循序渐进,有龙王殿、三官殿、玉皇殿、魁阁、观音殿、百尺楼等殿宇。 建筑群沿中轴线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百尺楼及厢房等附属建筑组成。
旁边潭子叫龙潭湖,湖中亭子叫龙凤亭。
这张照片拍得不错吧?
艾思奇,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
艾思奇从事新哲学通俗化的探索实践。1934年,写出《哲学讲话》,成为实践哲学大众化的开端。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书”,用生活实例、通俗的语言和形式,阐述了新哲学的基本原理。《大众哲学》适应革命斗争需要,启发引导人们追求真理、探寻改造中国与世界之路,起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作用。许多青年在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毛泽东
艾思奇纪念馆中,有很多值得看的东西,不过这些我都没拍照。
结束了游玩,便沿着湖畔慢慢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