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年轻教师做班主任真的很难,既要治“乱”还要解“惑”。
年轻教师做班主任,常常会手忙脚乱。可参加培训时,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听到名师们侃侃而谈的育人经验,特别轻松,似乎他们的班级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需要去管理。其实,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不同的教育实践,也就决定了一个人习惯于用治“乱”的方式去管理班级,还是用解“惑”的方式去建设班级。您的视角是怎样的呢?
有年轻教师问我:“王老师,我走上教师岗位三年,做班主任工作两年。自从当了班主任以后,我的生活就乱了套。有时候,我就像是一个消防队员,拼尽自己的全力去压制班里不断窜出的事故苗头;有时候,我又像是一个不称职的警察,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去解决班级里大大小小的矛盾。我被班级里不断出现的问题所纠缠,始终无法脱身,也无法让自己静下心来去做真正的教育。
但是,当我参加培训活动时,每次听到的都是名师们侃侃而谈的育人经验,听起来特别轻松,似乎他们的班级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需要去管理。我很困惑,不知道是我做得不够好,还是他们有意隐藏了自己不光鲜的管理手段……”
01
治“乱”还是解“惑”
这位教师的疑惑或许是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的一块心病:明明自己在真实的班级工作中天天累得昏天倒地,名师们却说得那么轻巧自在;明明班级里的麻烦事管都管不过来,名师们却闭口不谈自己如何“镇压”班里的捣乱分子。
似乎自己经历的教育与名师们分享的教育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难道真的是名师们在讲座时有意美化了自己的教育实践吗?
其实,这位青年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很真实,名师们的讲座也并非虚夸,而这之间的“鸿沟”应该是理念上的差别。
我觉得,班主任工作可以从两个视角去理解:一个是管理视角,一个是发展视角。
在管理视角下,班主任工作最需要解决的是班级秩序问题,是营造一个安定团结、井然有序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班级之“乱”。基于这种认识,班级问题就成了单纯的管理问题,班主任自然也就成了班级的管理者,班级工作的着力点在于控制和打压。
而在发展视角下,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解决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一个不断解决成长困惑的过程,班主任既是学生成长的导师也是班级建设的设计师。基于这种认识,班级问题更倾向于教育问题,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更偏向于教育者,班级工作的重心在于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解“惑”。
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不同的教育实践,也就决定了一个人习惯于用治“乱”的方式去管理班级,还是用解“惑”的方式去建设班级。
02
解“惑”才是根本
毋庸置疑,在班级组建之初,班级建设需要侧重于管理,要形成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及适宜的奖惩措施,以保证班级正常秩序的维持。在这个阶段,班级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度的约束得以解决。
但是,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班级管理制度并不能包治百病,更无法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在最初的时候,班级建立了作业检查制度,大多数学生都会认真去遵守,极少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
时间久了,制度往往就会因习以为常而淡化其功效,不完成作业的多了,作业不认真的多了,班主任自然就成了匆忙的管理者,批评这个、呵斥那个。如此,管理就开始变得繁琐,管理的效度也开始消退。这或许就是班级问题频频出现,班主任忙于“灭火”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是原因之一?因为制度的陈旧和新鲜感的退化,并不是管理效能变弱的全部原因。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一些看似是“乱”的问题,实则是“惑”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治“乱”的手段去完成解“惑”的任务,肯定就会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学困生不交作业,可能并不是不想去做作业,而是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如果我们单纯用惩罚的手段去管理,就会造成他的成长之惑—我都不会做,怎么办呢?同样,一个优秀的学生拒绝交作业,也许并不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更不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他有着另一种困惑——这些作业内容我都会了,为什么还要去浪费时间呢?
所以,当班级里出现了各种层次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去治“乱”,而应该考虑如何解决学生的“惑”——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完成作业这件事上获得更加明显的成就感?如此,我们才可能去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改变作业布置的形式,变整齐划一的作业要求为“分层作业”,按照学生的需要去布置有利于各自成长的作业。这样一来,看似单纯的管理问题就变成了教育问题。
最后,我想告诉那位青年班主任,那些做讲座的名师们并没有刻意掩藏什么,只不过他们的班主任工作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管理,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和专业理性,更多的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解“惑”。
而我们则更多的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治“乱”,还处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概言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挑战,年轻班主任缺乏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专业知识、经验和管理技能,唯有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教育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积累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发展逐渐达至成熟阶段,才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解“惑”,进而成为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