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起,每个人做事都需要被赋予一定的意义。
玩玩具,是为了开发智力;学画画,是为了增加艺术修养;学舞蹈和乐器,是为了培养气质。父母打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不犯错。语文课本的每篇文章都会让阐述作者的创作意义。
意义,说起来其实就是理由,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理由。
现有价值观告诉所有人:无意义的生活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流行的书籍和导师们的课程都在各方面为阐述意义。教导人们在什么年纪需要做什么,并将之示为一种标准。一个人努力后获满足欲望、获得幸福的标准。
当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分钟,每件事都必须被赋予一种意义时,只会让人感到无穷无尽的疲惫。
所有的事情,都在以年龄化、标准化来进行衡量。
“碎片时间需要利用来充电学习”,“你与别人的差距就在每晚少睡一个小时”,“趁年轻多读书,多做有意义事情。”此类鸡汤营销文不知道有多少。
而这些意义教学的受众——学生、上班族等等,根本没有人在乎过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不断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根本就属于伪命题。更不是真正的意义。
现今社会,大部分人都是拼命的在生存和生活着。努力,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名词,并且他们都不屑于表达自己的努力。因为那本就是他们在做的事情。而抛开这些过程,去空谈意义,去问及他们的收获,无疑是可笑的。
当你在夜深人静,回忆起最开心和快乐的时光——上学时跟朋友逃课踢球、为了看一场演唱会一个月不吃早饭,跟朋友一起熬夜打游戏。毫无疑问,这些对于别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事,但对于当事人自己却是他一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逃离这种传统定义的意义。当整个社会对个性的捆绑被解除后,个体对于生活追求的思想也得到了释放。多元化的大环境,必然会创造出更多元化的追求。
所以,当还有人不停地以老旧思想对普罗大从进行所谓的意义教育,就显得特别的荒谬。
意义本身的定义,基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权。有人就是想努力学习成为更优秀的人,有人就是想游山玩水体验这个世界的奇妙,再多的说教也没有用。
他们只需要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并非是为了某种所谓的正确价值观去努力。
那样,之于每个人,才能最终找到属于自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