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35
今日启发:
Elton:
第二章 本土文化的萌动与最初接触中国文化
第二节 日本语言文字的系统
方块字,美丽的图案
事实上,文献记载也证明了日本原初没有固有文字。我国《隋书·东夷传》中写道:倭国“无文字,唯以刻木、结绳为手段,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平安时代初期大同二年(807)斋部广成的《古语拾遗》序文也说明:“盖闻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这足以证明上古日本没有文字,先人所见所闻,是靠口头(语言)相传,来支撑其时的原始观念文化和历史积累的。比如,上面谈及的咒语、“言灵信仰”就是主要依靠语言,保存过去的记忆、文化遗产和历史经验。
日本最先出现的文字是汉字。据考古学的发现,汉字很早就传到日本,出士的文物可以引证这一点。弥生时代中期,约公元1世初出土的铸造货币,上面铸有“货泉”二字,这是迄今最早的日本载有文字的遗物。也可以说,这是日本遍
邂逅汉字之始。日本之传入汉字,还可以通过远溯公元一二世纪的遗物和相关文献来论证。
在古坟出土中的诸多铜镜中,还刻有一些汉字的铭文。比如,在奈良县北葛城郡广陵町新山古坟出土的“方格规矩镜”镜背上就刻有“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半图案化的12个文字。根据日本学者考证,当时上古日本人只将这些汉字当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图案,很美,但对其意不甚理解,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文字,更不用说会读、会用了。但是可以说,这是汉字与日本的最初的邂逅,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普及罢了。
图片
汉字初传
《古事记》《日本书纪》有正式的文字记载,汉字初传日本是始于应神朝。但应神天皇时代的年份不确切,有的史学家认为是3世纪后半叶起,应神十六年是公元285年;有的史学家则认为是4世纪末、5世纪初。《古事记》记有和迩吉师上贡时,献上汉籍《论语》等。《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还让王仁(即和迩吉师)教授其菟道稚郎子儒家经典,以个人传授的方式讲解大陆学问,这些书籍的传入,便成为日本汉字和儒学的起源。11世纪平安时代后期大江匡房也曾说:“我朝始书文字,代结绳之政。即创于此朝,应神朝。”
更引人注目的是随着其后陆续传入汉籍和大陆各种技术,以及大量传入汉字,日本人自己所记的汉字也逐渐产生,最古老的文章是熊本县江田船山古坟出土的太刀背上所刻的铭文:“作刀者名伊太口书者张安也”,且其中含有难以解读的地方;同时出土的还有从朝鲜半岛传来的物品,所以也有的学者质疑是外来人(指汉人)所记的铭文。还有和歌山县隅田八幡宫的人物画像镜铭上共有日本最古的金石文48个字:“癸未年八月十日大王年男弟王在意柴沙加宫时斯麻念长奉遣开中费直秽人今州利二人等取白上同(铜)二百旱,作此竞(镜)”,作者是开中费直,被认为是初期使用文字比较活跃的人物,制作年代是公元五六世纪,如“意柴沙加”(おしさか)即“忍坂宫”,“开中”(かうす)即“河内”等,其中“”表记“柴”字,实为“紫”之误。很明显,这是古坟时代本地人所记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