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常人来说,要面子并非缺点;相反,在某些时候倒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连一点儿面子都不讲了,那倒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甚至是十分值得担心的事情。但是,爱面子如果到了可以牺牲原则,固执己见到了不分是非的地步,那就不正常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人,他们在和同事们学习、研究问题的时候,一旦自己提出了一个意见和想法,别人就只有赞成和同意的份儿,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他就非要跟人硬顶到底不可。总之,说来说去,只有他的道理对,别人只能按他的道理办,否则就是折了他的面子。
自然,有的人也会稍微策略一些,他们或许不会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硬说自己的道理和办法对,但心理上却拒绝外来意见,只想依着自己性子办,总之,他们都是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脸面,至于效果如何则不管不顾。
对于这些人来说,有时他们也并非百分之百地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办法正确,或百分之百地知道对方的建议错误和无用。甚至还可能百分之百地知道自己的意见和办法不灵或不佳,而确实知道人家的建议百分之百地胜过自己,但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从善如流,屈己从人,或者稍稍吸收一些别人的长处,关键就在于他们不肯牺牲自己的面子。
人一旦把面子看得比真理还重要,那就变得十分荒唐可笑了。
《贤栾编》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以前有个盲人,由窄窄的板桥上通过一条干涸了的小溪,一失足由桥上滑了下去,幸亏两手抓住了板桥上的横木,拼命挣扎,又喊又叫,自以为一失手必然要落入深渊,活不成了。过路的人看到以后,就好心地告诉他说:“没关系,只要一撒手,你就脚踏实地了。”可盲人却根本不相信,觉得有眼睛的人一定是在故意捉弄他,想出他的丑,于是照样抓着横木大声号叫,直到实在支持不住,失手坠落到地上的时候,才知道过路人说得是真的。
这个盲人,自己不能看见道路,如果能够正视这一点,请明眼人带路,不顾及面子,顶得上去,这固然很好,但既然已经失足了,能退得下来,听从别人劝告也好,可以稳稳当当地行走,但他既顶不上去,又退不下来,那就荒唐可笑了。
当一个人进退两难时,就能体会到“顶不上去,退不下来”的痛苦。
例如,在当今社会,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加快致富,人们背井离乡奔向开放和繁荣的地方,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固守乡土、足不出户、谨小慎微、害怕变化等等观念和心态,反倒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于一种“顶不上去,退不下来”的尴尬境地。
他们一方面不甘于目前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中,他们或者是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不喜欢目前的环境,认为没有发展余地,理智告诉他们“应该退下来”另谋发展,但他们却害怕离开现在环境后状况会更恶化,因此,处于一种“退不下来”的状况;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可能硬着头皮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中继续努力地干下去,处于一种“顶不上去”的状态。这样的人在现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这两种状态维持时间越长,浪费的时间和遭受的痛苦越多。
看过《田中角荣传》的人也许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田中角荣年轻时曾经干过给房顶铺瓦的体力活,一次不小心踩碎一块瓦,被工头撞见,好生奚落、责备,田中角荣一怒之下踩碎好多块瓦,头也不回地辞职而去。这个故事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一种工作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当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自己不适合工作,以及自己不适合某一工作环境时,惟有个人寻求发展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当一个人进也不能,退也不是,想走走不了,想呆又呆不下去之时,他们心理就会发生负面的变化。单位里的人际关系复杂,干不了事和不干活的人多了,这人看着那人不顺眼,这部门看着那部门轻闲,这人看着那人多挣了钱,以及甲议论乙、乙评论丙,丙又见到子、丑、寅、卯就烦,以至于天长日久,有些人心理都发生异变,整个单位里都见不到一个顺眼的人。这种状况使人感觉活着真累!
对于“顶不上去,退不下来”的情商病症,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治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