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校讯通,“本次单元测试,90分以上的18人,95分以上8人,100分的有××××,全班的平均分91.5,全年级的平均分82.5,请督促孩子改正错题,争取下次100分。......”,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分数在全班的水平上去衡量,再拿到全年级的这个大池子里面去寻找各自的位置。
对于小学考试的分数我通常是不以为然的,甚至觉得很可笑。
人生哪里可能得到那么多满分?作为成人的我们做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彩,凭什么还这样要求孩子呢?老师更是明确发信息表示:“一个老师要给上百个孩子上课,不可能给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请家长做好辅导监督工作!”看来老师也没有对每个孩子的教育和启蒙百分之百的尽心吧。
退回二十多年前,我的学生时代,无论老师、学生和父母都是要力争一百分。那时候如果得到语数双百分,真乃人间莫大喜事!无论家里长辈、朋友同学问起来分数,一句“双百!”无疑是最霸气侧漏的回答。
可人不是机器。一个小数点,一个零,一个标点符号,都会和一百分失之交臂。常常会为自己的粗心马虎懊悔不已,耿耿于怀。即便是拿到了95分,甚至99分,也是好几天不快乐,不断自责当初做卷子时的大意失荆州。
老师还会在期末根据分数来评定学生的级别。在孩子们的学籍手册上赫然写上“优、良、中、差”。这种明显的“贴标签”常常让我感慨万千。还有中学时代的全年级大排名,这种自认为可以让学生们“知耻而后勇”的拙劣手法,更是将人格、尊严践踏的体无完肤。
时隔三十载,我们还是会这样轻而易举地就给一个孩子下定义。
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如同草芥一般被一支红笔草草勾勒,还未展开的人生就被这本薄薄的成绩册一锤定音。我也很是记得自己当年那些成绩册,老师写得每一个字,每一个分数都足以让我心潮起伏。
孩子们都对学校有种权威之惧,似乎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走向了如指掌,全线把控。
那时候,没有一个人会的告诉我们:要允许自己犯错,教育并不是要培养完美主义者。我们那时候的座右铭都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家都在牛角尖里面钻得忘乎所以、热火朝天。
事实上完美主义者自身的幸福指数很低。万事求完美,也会要求别人完美。不但自己身心俱疲,而且使别人不堪重负。将这种理念再植入到孩子们身上,无疑是人生恶梦的轮番上演。
人生不需要把弓拉得满圆,弦绷到极致。
人生需要留白。
中国山水画不可能将整张纸涂满色彩,写书法要顾及字体的大小、框架与纸张的匹配。一首歌既有过门也有尾声,一部小说要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酒喝六分醉,饭吃七分饱,爱需八分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即便是科科满分的学生就一定是完美的人生赢家吗?这些孩子们还没有走过人生的十分之一,前面的路还很长,过早定义优劣,无论怎样的评价都是教育中的败笔。
作为成人,我们只需要鼓励孩子们:“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