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可以说是写离别的词里面我最喜欢的。
辛弃疾词特点是多用典,本词更是几乎一句一用典。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古人认为鹧鸪的啼叫声谐音“行不得也哥哥”,而杜鹃的啼叫声,则是“不如归去”。
这两句可以这样翻译: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厉,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停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的悲切鸣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头写这几种鸟的鸣叫声,并非闲笔。
接下来几句是字面意思。
接下来是马上琵琶关塞黑。
琵琶和关塞,这两个意象,使你第一个想到谁?
是的,王昭君。这句讲的是昭君出塞,辞别故乡。
关于王昭君的诗词掌故就太多了,咱们下次再慢慢讲。今天先接着往下。
下一句,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应当听过?
汉武帝四岁时,为胶东王,说如能娶到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陈阿娇血缘上是他的表姐。
汉武帝长大以后,果然娶了她。然而后来,阿娇以“惑于巫祝”罪名废黜,失宠,退居长门宫。
她心情哀愁,思念天子,听说当时的司马相如是天下间有名的才子,于是派人献上黄金千斤给司马相如和其妻卓文君(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向司马相如求得能解悲愁的文赋。司马相如于是做了篇《长门赋》。
这就是“千金买赋”了。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辛弃疾在另一首词中写,“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陈皇后从此没有得到宠幸,郁郁死在长门宫。
这句翠辇辞金阙,意思就是她乘坐翠辇,离开了皇帝的宫殿,然后,再也没有回去。
李白有一首诗专门说这件事,
妾薄命
李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此诗意思较浅显,就不译了。其中“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句令人悲伤,而末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要算警句。
回到辛弃疾的词。“看燕燕,送归妾”。
这个典故较生僻,讲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名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有人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
《诗经》的《燕燕》,相传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
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全篇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长姐送新寡的二妹出嫁的语气。乐景写哀,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如若读不懂,可以去搜索相关的历史背景,此处暂时不展开讲了。
行文至此,到了我最喜欢的一句。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这句讲的是苏武李陵。
苏武,高中时学过课文《苏武传》,不多赘述。
李陵,汉代将领,飞将军李广长孙。
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
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其三族(可以理解为,把他的近亲都杀光了)。
母弟妻子皆被诛,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后来,单于把公主嫁给李陵,封他为坚昆国王。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汉匈和亲,汉朝派人劝李陵回国,李陵"恐再辱",拒绝回汉,遂老死匈奴。
李陵和苏武是好友,后来苏武被匈奴俘虏的时候,他曾去劝降,苏武拒绝,他很痛苦——即使汉武帝诛他三族,他仍然“自痛负汉”。
你记不记得,高中课文《苏武传》里有那么一句话。
“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在和苏武诀别时,李陵写下《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河梁,是离别之地。
后来苏武归汉,邀请李陵回去,他同样也拒绝了。
于是终其一生,他没有回家,老死匈奴。汉朝人眼中,他是汉奸。
想想当时李陵的处境,举目无亲,国家抛弃了他,他不得不降。在匈奴做官,内心纠结痛苦。将军百战身名裂啊,明明是为国征战,半生戎马,却终是家破人亡,身败名裂。最后不得不诀别老友,客死他乡。李陵这一生,何其痛哉。
这就是所谓的,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既悲且壮,何其痛哉!
对了,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正是因为给李陵求情,被处以宫刑…
心情太沉痛了,讲下一句吧。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这讲的是荆轲刺秦王,出发之前与太子丹、高渐离的离别。
骆宾王有诗云: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引一段《战国策》原文感受一下这场壮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再看陶渊明的描述: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无论荆轲的行刺是否正义,这场壮别都足以令人感动。
最后,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原来列举了古往今来这么多的生离死别,或缠绵,或悲痛,或壮阔,都只是为了在最后说这么一句,你要走了,我舍不得你。
你走之后,谁陪我醉明月哪?
兄弟之情,可谓深矣。
让我们再从头读一遍这首词。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今天的故事就说到这里啦。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