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图文/南山刍荛
又逢二月末,不知谁在群里说了句这个月“怎么才28天”,看得出来他在发愁月底跑量能否达标的事情。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疫情期间,连续两三个月根本出不了门,当时有人提议暂缓打卡之事,但是遭到了无情地拒绝。
无奈之下,跑友们只能按照章程办事,无法室外跑步只好室内跑。有人从卧室绕到客厅、厨房,这无数圈下来,晕头转向,也能凑个七八公里,甚至更多;有人原地跑,袜子磨破了亦能凑个十公里。就这样,竟然都这么坚持了下来。
去年年中,律师付洋洋洒洒制定了一套章程,当时他是极尽所能,面面俱到,严谨到如今连他自己都难以反驳,估计肠子都悔青了。这种情形之下,不要说这个月少三天,哪怕少三十天都没办法,打卡依旧。
他在发愁,我同样发愁。与他不同的是,他是对自己有要求之人,每月的跑量是一百公里,而我一直是游走在跑团底层,只要达到最低标准五十公里即可。我总是以太忙为借口,却不想别人都是早晨五六点开始跑步,不耽误工作,不耽误生活……
每月五十公里,于我而言,还是可以轻松完成的,实在不行就分三四次解决,不过这种“暴力”的方式容易受伤。这个月之所以压在月底,主要是我休假时间太长,回家时又忘记带跑鞋,虽然硬撑着跑了两次,效果不佳,当然这些也可以理解为借口。
原本想着下旬的七天时间,怎么也能完成,结果前几日都有事耽搁了,只能不断地往后延。二十六号推掉所有的事情,准备晚上好好跑一跑,结果刚出门就零星滴起了雨,跑了两公里雨势太大不得不停止。这个时候让我有些为难,两公里不能打卡,再跑三公里?我站在树下,纠结了一会,最终再次冲入雨中,坚持完成了五公里凑了个打卡。
二十七号有安排,注定无法跑步,所以最后的希望只能压在二十八号——最后一天。恰巧群主在群里发了一个二十八号线下跑接龙活动,他还专门私信给我,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这活动是给我设的吗?”
他回复:“是的,你快上岸了!”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我赶紧报名,谁让他说得这么好听呢?二十八号我按照约定时间赶到后,才知道群主与另一位师弟都只差六七公里(我很少关注群里每个人的打卡数据),而我差十六公里。再看他们的神情,我心中明白后半程只能我自己独自狂奔了,显然他们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扶我上岸……
果然,跑完七公里之后,两人都休息了,而我只能继续。为了不让他俩等太久,我只好加速,不过正因如此,我十公里和十六公里的成绩破了此前的记录,后半程我的配速基本稳在430(这与之前西马半马后半程的配速相当),全程平均配速也在450。
那晚,还有跑友因为时间缘故,赶在11点多才完成打卡,当然也有几人没有完成,按照章程交罚款。罚款兴许每个人都交得起,甚至之前有人扬言准备好了一年的罚款,但是他依旧坚持在跑,毕竟总交罚款会有损颜面,最终只能自动脱团。
有时候觉得跑团的规则太过苛刻,但是根据跑团的宗旨,宁缺毋滥!正如大师兄所说,我们要的是沉淀,而非扩张。唯有通过不断地沉淀,才能将一群真心喜欢跑团,喜欢跑步之人聚拢在一起。即使因为这个苛刻的规则,陆续有二三十人选择离开。
以往我不理解,现在似乎明白了。不论在哪里,总有人离去,总有人加入,但是谁又能与你走得最远、最久呢?我想一定是理念一致,目标一致之人。
有人将“沉淀”理解为“钉子户”,戏称自己要钉牢在这里。虽是戏言,但也可见他对跑团、对跑步的喜爱。
我也争取做个“钉子户”,虽然还只是游走在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