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小学操场,刚跨出大门,就撞上在路边放风筝的小男孩,小男孩一路奔跑,奶奶在身后边追边喊:“靠边些,小心车子!”男孩自觉向路边靠了些,但不巧风筝挂到了树梢上,奶奶够不着,孩子着急得哭了起来,我就近找来一根木棍,帮着他挑下风筝,小家伙挂着眼泪笑了......
小时候也常把玩风筝,看到风筝如蝴蝶般在空中翩飞,心情是愉悦的。儿时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眼前的孩子,让我想起一首诗《咏纸鸢》:“放去收来一线牵,等闲去没太虚边。无心留影落春水,得以乘风破晓烟。质幻自应超像外,音稀谁解听声前,可怜都做儿童戏,几度空劳下远天”。在读到这首诗之前,我眼里的玩风筝也就是儿童的游戏,仅此而已。但这首诗,却震撼了我心弦,超凡的见解让我浮想联翩,虽然不知作者是谁,但定是一位得道高人!
细细品味,人生不就像把玩纸鸢吗?而我们就是掌舵的“舵手”,要放的高飞的远,需要先行的条件,首先纸鸢要扎得牢,粘的结实,牵线也要够牢实,此外,把玩者要有收放自如的本领。三者合一,才能达到放去收来一线牵的效果。记得这首诗的注释是意喻“放去收来一线牵”必要的三个条件,即:身能行、口能言、心能主。其中以心能主为重,方能达到身心如一的境界,才可收放自如。而风则是放纸鸢的必备条件,禅语意为助缘,这助缘就好像我们生活里的亲人朋友,但风过大,危险系数也就增大。之所以强调心能主,以做到张弛有度。其中“无心留影落春水,得意乘风破晓烟。”,则解意为人的无心之过,生活中有些错误总是无意识犯下的,就像树的投影一样。而有时,人意气奋发,以乘风破浪之势而行,那是何等快哉!“质幻自应超像外,音稀谁解听声前。”是说一切本质却又是虚幻无实的因缘产物,是超乎现象之外的。宇宙之大,其奥妙无群尽,不是常人轻易能够听到,体现了常人的不易抵达之境界。“可怜都作儿童戏,几度空劳下远天”。人们都把放纸鸢当作是儿童的游戏,放去收来徒劳罢了。又怎能悟出这平常事中的玄机呢?
想来也是,从来都是把玩,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平常的事在禅师的破悉中悟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分出了人与人的境界。很多的平常事,在得道之人的慧眼中却暗藏玄机与哲理,这是平凡的我们所不及的。不由对修佛习禅之人更多了几份敬重!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是放纸鸢,在当今处处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要做到收放自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助缘条件,如何把握方向还要自己有一颗能主的心!试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对自己的人生做到收放自如呢?
古人讲: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追名逐利中,人的欲望无限放大,但我认为只要不过度贪求,能适度放下。人生还是美好的!所以这“度”在人把握。只有把握得好,才有收放自如的欢愉生活!每个人的回忆中,童年是快乐的,源于童心的清纯,无邪念,不掺假,容易知足。而人到了中年,接触了复杂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欲望、责任让生活变得负重,快乐随之减少。
望着如洗的碧空,自在的流云,怎不感慨人生太过匆匆!怎能不留恋儿时的美好?如果有一天老去,能带着几分童真去放纸鸢,不在乎飞的有多高、多远,收获一份自在舒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