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丹巴的农业银行里,从里向外望向这个陌生的小城,湛蓝的天,炙热的阳光,此时,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
我的手上捧着潇洒姐的新书《总会过去,总会到来》,书中记录了她从2015年到2022年的时光,经历的抉择、磨难、煎熬。
我和她岁数相仿,从2013年开始就开始喜欢她,被她的持续行动理念所鼓舞,坚持写了9年的趁早手册,参加了最开始的趁早读书会,参与了不下10个100天活动,一直在内心以趁早星人自居并骄傲。
在我的心目中,潇洒姐就是心中的榜样,永远有活力、健康、从内到外散发着生命力的美。
2015到2022,这几年也是我过得不容易的年份,记得自己有一次对老公抱怨:“为什么别人到了这个年纪都是越来越轻松,而我爬坡上坎的,怎么越活越累了。”
当我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潇洒姐,她就像身边的好友,总会在她的文字里找到深深的共鸣;她也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给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可是,在她的新书里,我看到了她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险境心力交瘁,看到了她在养猪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的抉择里摇摆痛苦,看到了朋友的自杀带给她的冲击,甚至说出了:“只有活着,才能发声。”的绝境呐喊。
这种痛,让我感觉能和她一起痛,但是又不能想象到底有多痛。能体会到的是内心的不平静,在跳伞的时候灵魂游荡在太空,在看着别人的欢笑时仿佛置身梦中,内心始终被不甘、止损、坚持、妥协所占据。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这里做什么?我的初心是什么?是什么左右了我?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生活在哪里?
哪怕这所有问题都回答出来了,还是会被推着走,去痛苦,去抉择。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过得难,连潇洒姐也有这样的至暗时刻。四十不惑,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刻把握内心的方向,时刻向着目的地前行,哪怕走的艰难,终会看到路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