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时候我是一个月光族,没有理财观念,有多少钱就花多少,不懂得节制和储蓄,后来生完孩子各种花销突然增多,但收入还是那雷打不动的5000元死工资,每个月捉襟见肘。
当时刷帖看到一篇理财文章,才感觉月光族的日子不能再延续下去,于是萌生了理财的想法,通过自学各种理财书籍,查看许多理财网站,踏上了理财这条充满荆棘的路。当时的我是个名副其实的理财小白,该如何迈出这一步呢?
第一步:改变思维方式
刚开始学习理财时,我以为学完就会暴富,为此还激动了一会,可是后来翻阅很多理财书记后,才发现是自己的思维方式一直处于穷人思维模式,如果不改变就会一直穷下去。
穷人和富人其实在智商、学历等方面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异是他们对待金钱的思维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1、穷人和富人对赚钱的看法不一样
穷人靠工作赚钱,每天想着怎么在职场打拼,怎么升职加薪,最后拿着养老金安享晚年,一辈子都是人为钱打工。就像我一直想着怎么加薪,可是并没有关注自己所处的职业有没有天花板,或者加薪一个档次工资会翻几倍?当时说实话我卖力的工作,付出很大努力,最后升职加薪上一档次最多每月加五百元。
而富人靠投资赚钱,赚到的钱再去利滚利,赚更多,即使哪天不工作了,每天也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让钱自动为自己打工。
2、穷人和富人对花钱的看法不一样
穷人觉得赚到的钱就是用来花的,花不完再存起来,但是往往会掉入消费陷阱,恶性循环。就像我之前总觉得花完有结余了再存下来,可是每次等待我的并不是有结余,而是一大堆信用卡负债。
而富人往往不看你赚多赚少,而看你能把多少钱留下来,他们会想办法让留下来的钱不断变成能增值的资产。
穷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结余=收入-支出),优先考虑的是支出,花完了能剩多少算多少。而富人的思维方式则是(支出=收入-结余),优先考虑的是结余,有了收入先留出投资的钱,为未来的充裕生活而打算,剩下的再拿去花。根据这种思维,理财专家常说结余比例(每个月结余和每个月收入的比例)控制在0.1-0.7之间比较好,这样可以让我们改掉没有节制的花钱习惯,也不会过于抠门影响基本的生活品质。比如我每个月赚5000元,也只能花掉4500元,务必留下500元做投资。反之,最少也要花掉1500元,最多留下3500元做投资。
3、穷人和富人对待财富的看法不一样
穷人觉得财富就是钱,钱越多财富越多,单一标准衡量。以前我总是爱幻想如果我有钱了会买什么?怎么享受?对生钱资产、耗钱资产这些都没什么概念。
而富人认为只有转变为可持续增长的资产(能产生充足现金流)才能算作财富。
比如,A和B都有一只鸡,A受不了饥饿把鸡杀了吃掉,而B相反,他忍耐一段时间的饥饿,将鸡养大,下蛋,孵小鸡,卖钱。其实在某种意义上,B找到了一个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下蛋的鸡)。性质上跟我们投资理财是一样的,都可以产生现金流。而A因为没有忍受饥寒交迫坚持把小鸡养大下蛋卖钱而是一顿吃掉。就像穷人因为极端的没有耐心,甚至无法等到生长周期短的鸡成长起来。对这些人来说,持有一周就是「长期投资」了。如果让这些人去做股票投资,也是只有持有几天的耐心。极端的没有耐心,让这些人无法等待资产产生现金流。任何情况下,消费都是比投资更容易。因为消费不需要等待,是一种及时享受。
我们想要成为富有的人,必须要学习有钱人的思维,“道”掌握了再学“术”就很容易上手。
第二步:通过记账来存钱
很多理财达人首推的就是节流,而节流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呢?最简单的就是记账。
当时我下载了随手记(记账软件),一天一次或者发生一笔记一次。主要记录下来自己的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固定支出如:通讯费、交通费、食宿费等;非固定支出如:礼金、化妆饰品等)。
知道了自己一个月能花多少钱,但是还是懵懵懂懂,有时忘记记账,自己还会很焦虑。
后来我把支出进行了细分,每月总结,区分出哪些是拿铁因子,在下个月尽量避免重复类似消费,这一改变让我节省了一些支出。通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记账,我慢慢了解到:消费结构怎么样?有哪些是拿铁因子?在未来收入支出的结构会不会有所变化?结余率是多少?有多少钱(收入)?花哪了(支出结构)?花了多少(支出金额)?收入结构怎么样?有没有开源渠道?预算差别在哪里?
拿铁因子一词是由作家兼金融顾问大卫·巴赫首先提出的,源于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铁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费,30年累积算下来花钱竟达到了70万元。
这些非必要的开销,例如,每天午饭后的一杯拿铁咖啡,饰品店里好看但不实用的小物件,可有可无的限量版书籍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拿铁因子,它能够掏空很多人的荷包。
后来我配合记账APP里的预算功能,每个月规定自己只能花多少,提前预算,发工资后就把这笔钱预算放到货币基金里,随取随用,这样克制自己乱花钱的效果很不错。
再后来我通过每月制作收入支出表来调整自己的收入支出,这是我2016年10月份的家庭收入支出情况。
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到收入我们分为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支出分为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而我们的现金流=总收入-总支出,如果总收入-总支出的结余大于0,说明我们就有正向现金流,结余越多说明现金流越充沛,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钱去投资理财,让钱生钱,加速自己的财富积累。
根据分析结果我开始一点一点砍掉生活中的拿铁因子,控制支出,消费时只买必需品,开启了省钱模式,坚持记账到现在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攒了点小钱,心里不再焦虑,生活很有计划有条不紊,生活品质不降反升,家里非必需品变少了,打理起来也轻松了。真正让我感觉到记账不是为了勒紧裤腰带生活,而是找到最适合你的,最具性价比的生活。
记账小心得:
如果一旦决定记帐,每天强制抽出10分钟来记帐,或者用一笔记一笔,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就养成了记帐的好习惯。
记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资金来源和去向,不必要太精确,当然,如果能精确会更好。但是,普通人都不是专业的财务高手,有点小差异实属正常,手动调一下帐也不影响大局,所以有时出现帐实不平衡我会手动调平。
记帐不能只是单纯死命记,配合预算,收入支出表,效果会更好。比如每个月月初,可以按月做一份支出预算,将预算金额输入记账APP,然后每天记帐,月底用收入支出表总结,看看实际支出和预算支出有多大差距?我之前都是根据心情、喜好来购物,从没有考虑过这件东西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一般来说,我们除了交通费、手机费、生活费用等固定支出,多余支出部分都是自己的欲望在作祟。
记账,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些是不必要的,可以减少支出的。根据收入-支出=结余可以看到,钱再多,如果都花出去了,那还是等于没有钱。所以都行动起来,提高自己的结余率,多攒些小钱!
第三步:构建属于自己的财富蓄水池
之前学习过简七理财课程,里面的财富水池理论我很喜欢,经过自己的实践我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蓄水池。如图所示,这个财富水池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循环体系,我们把收入和支出想象成流水,把自己的资产想象成蓄水池,我们需要通过投资使我们的资产增值,用来抵抗通货膨胀这个无形蒸发阻力。
蓄水池里我分了三个小池子:
1、日常现金池——日常支出账户即消费账户
这个账户的用途,就是储蓄日常的各项花销,也就是每月做好预算后,将钱直接划到这个账户用完为止。平时发完工资我会把这部分钱都存进货币基金,随取随用。
2、中短期目标池——应急账户
生活当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比如意外、失业、疾病、阶段性重大支出等,让我们措手不及。为了防止手忙脚乱,就需要建立一个应急账户。这个账户一般来说需要准备6-12个月家庭日常支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储蓄比重增大一些,而且一定将这笔钱放到流动性好的地方,就是发生意外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随取随用。当时开始存钱时,还没有这么一步到位,那时P2P收益挺不错,我就30天、60天、90天滚动存,现在想起来真是危险,后来我将这笔钱存到了B类货币基金里。费率比较低,收益比别的货币基金稍微高一点。这个账户最重要的是保证流动性,收益率并不是最主要的诉求。
3、长期金鹅池——投资账户
这个账户里的钱都是长期不用的闲钱,用来投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等资产,这里的资产我是打算长期持有,时间3——7年不等,甚至更长。让资产为我们钱生钱,抵抗通货膨胀。这个账户的钱也是起起伏伏经过好多试验,投资了很多品种,最后才选定定投指数基金。
从0到10万,我经过了一个比较痛苦的积累过程,刚开始不适应改变思维方式,不习惯存钱,自己一个人用死工资攒,开始时每个月最多攒3000元,后来随着对理财的深入了解,用行动攒下一万元后,说服老公也加入攒钱计划里,这样开始打理两个人的死工资,不断买入“生钱资产”,获得被动收益,死工资加被动收益,两条腿走路,终于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攒够了10万元,积累了投资的第一桶金。
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样开始用攒钱的方式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那就快点开始行动,因为行动是治愈焦虑最好的方式,与其你每天焦虑自己没钱,还不如尽快行动起来,用我刚才讲到的攒钱方法,先积累投资的本金,然后提升自己的理财技能,双管齐下,会走的更快。
彩蛋:看我刚才发的财富蓄水池图片,结余旁边有一个梦想支出,这是我平时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个小技巧。平时我会把日常支出账户里每月没花完的钱,或者从结余里拿出很少一部分,定期存入微信理财通梦想计划里,给自己或家庭做一个梦想计划,比如一场旅行,一件心仪的轻奢品等等。类似于小狗钱钱里的梦想储蓄罐,你也可以试试。
原创不易,都是攒钱干货,给我点个赞呗,你们的喜欢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