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刘姓庄主,出榜征下联招女婿,没想到小小皮匠竟然揭榜中彩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话说从前,在江南地区有个青年皮匠(皮匠一般指用皮革制作物件的工人或者修理、制作皮鞋的鞋匠,或其他皮制品,例如马鞍,皮质鼓面等的手工艺人。常清君注),虽然出身贫苦,但心灵手巧,既有娴熟的手艺,又在平时接待社会上各种三教九流的不同客户时,有心交流,留心观察,用心学习,积累了不少有用知识和人生经验,也逐渐通晓一些诗文对联。
小小皮匠揭榜应对
这一天,他从熙熙攘攘的人群的言语交谈中,获得了一个消息:镇上一位刘姓庄主,贴出榜文,要以征对联的形式招女婿。人们早就听说这位刘家小姐不但花容月貌,长得如天仙一般,而且聪慧好学,能诗善对,是名副其实的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所以镇上几个私塾中的书生,甚至青书塾师,家住这里的秀才,谁都不敢贸然前去揭榜应对。
这位青年皮匠心想:对对联不就是“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明末清初李渔所编撰《笠翁对韵》中的对句。常清君注)之类的吗?这有何难?还可以到时候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我还做我的皮匠。
想到这儿,他立刻关店停下生意,直接走到刘庄门外,揭了榜文。随即,刘庄的家人把他领到了庄内的大厅等候消息。
这时,刘家小姐正在书房替母给舅舅写信,忽听有人来报:镇上的小皮匠揭榜应对来了。小组想:一个小皮匠虽然和我家门不当、户不对,但大凡有才华者多经磨难,谁又能料想今后他不会出人头地呢?他既然敢来应对,想必很可能有真才实学,俗话不是说:“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嘛!不妨先试试再说。
临场巧妙对妙联
于是,她就以自己刚才给舅舅写信为题,出了句上联:
“羊毫笔写白鸾笺,鸿雁传书,南来北往;”
(“鸾”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白鸾笺”则是上面印制了白色鸾鸟图案的信纸。常清君注)
在常清君看来,这幅上联妙就妙在有“羊”、“鸾”、“雁”三种动物名称的名词,一种“白”的颜色的形容词,以及“南”、“北”两个方位词,对下联的难度也正在此。
小皮匠左思右想,联想到自己日常干的皮匠手工活,突然有了灵感,便对出了下联:
“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扯西拉。”
下联中以“马”、“牛”、“猪”三种动物名称,分别对上联中的“羊”、“鸾”、“雁”三种动物名称,以“黄”这种颜色对上联的“白”这种颜色,以“东”、“西”两个方位对上联中的“南”、“北”两个方位,而且这些都是引用了皮革制作、修理这行手工活中的用语,非常贴切而又生动。
赢得芳心娶娇妻
刘家小姐听了青年皮匠对出的下联后,觉得其词虽然不算高雅,但取材状物,生动形象,所对字词又如此工整,确属不易。为了继续试其才学,她又接着出了一句上联: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写的是自已平时的读书情景,这句上联的巧妙之处内含“冬”,“夏”、“春”、“秋”四季用词。
小皮匠站在那里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猛然想起了曾经有从南京来的戏班子,在自己家附近的东城楼台唱戏的情景,于是又对出了下联:
“东城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所撰杂剧《西厢记》的通称,相对于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南西厢”而言。常清君注)
这句下联巧妙的分别以“东”、“南”、“北”、“西”四个方位,来对刘家小姐上联中的“冬”,“夏”、“春”、“秋”四个季节,可谓既贴切,又工整。
小姐心中暗喜:“这小子果然还有几刷子!”,又看到这位青年皮匠仪表堂堂,也挺英俊,已然对其产生好感,遂决定招其为夫君,相伴一生,便最后又出了一句上联,以表达自己心意:
“万语千言,只考联文三句;”
小皮匠一听,已知这次上门揭榜应试已是大功告成,乐开了花,更有灵感了,立刻对出下联:
“五湖四海,全凭扁担一肩。”
这句下联正是他自己这些年来皮匠手工活的真实写照,既应景,又应情。
小小皮匠仅以三副对联,就已获得了刘家小姐的芳心。
常清君云:小皮匠有才,应考对出爱恋情。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