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姻纠纷的问题,看了听了不少,先是让自己跟着“诉状”一路追讨下去,后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判是非,最后把自己纳入情境中,自问换成自己该怎么办。
谁痛苦,谁就有发言权。有了这样的观念,所谓的受害者便经常油盐不进,停滞在自己的委屈与愤慨中,并固执地采取一些并不明智的举动。她们的执念多数是想挖掘事情的真相,因为真相本身就是一个裁判,错的要臣服于对的,以此夺回失去的尊严与权力。
然而结果多数不遂所愿,真相是大白了,是非似乎是明了了,双方的尊严却都让对方踩在了脚下,彼此很难面对了,守护家庭的受害者竟然亲手加速了家庭的解体。这让我们想到癌症晚期的病人,不做手术意味着放弃治疗,做手术又容易加速癌细胞的扩散,造成更大的损伤与痛苦。
不一样的家庭,相似的矛盾,战火中有着更为相似的牺牲与自残,有些不解,为什么要重复这样悲剧?婚姻的维系到底靠的是什么?
调出电话单子、查看网上谈话记录、跟踪追问、明察暗访,业余“警探”向着专业水准迈进,每获得一个信息,便得到一份证实,心中生出一份窃喜。这种成就感渐渐成了治疗痛苦的一剂良药,就像在敌营里安放炸弹,任自己随时引爆一样畅快。
真正的战争是以毁灭对方为目的,手段自然狠毒而辛辣。婚姻呢?如果以离婚为目的,大可不必这么煞费苦心。如果以守护婚姻为目的,这些打击对方的手段,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谁是婚姻的真正杀手?拨开外在的不忠与冷漠,最根本的还得两个人互相面对,彼此坦诚地找到属于两个人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共同思考放弃亦或保留婚姻的意义。
婚姻里有对错,同时也没有对错。婚姻中考量最多的是人性,人性所彰显的各有不同,人性的复杂,有时当事人也始料未及。因此,过分纠结对与错,容易把当事人引入误区,看不到婚姻的本来面目。
问题出现了,不愿反省自己,不能正确认识问题的本质,一味发泄、积怨、报复同样是维系婚姻的大忌,这种毫无方向的斗争只能把问题推向极端。痛苦的更痛苦,错误的更错误。
朋友倾其所有给年迈的公公买了一处适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子,正在装修中。她老公只说了一句,你帮我还了我妈妈生前的愿望。我静静地听着,品味着他们那永远也不会褪色的幸福。
婚姻不是你爱我有多少,而是我愿意为爱付出多少。倘若双方如此,婚姻之战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