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正如古今之流传般—博大精深。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文化绵延不断,源远流长。但它只是一个未被历史车轮冲刷走的一种古老文化。但在我们国人心中,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在幼时,父母便让我天天朗读《三字经》、《弟子规》。“人之初,性本善……”那时候我只知道摇头晃脑的读,至于什么深刻的大道理,确实未领会半分;再大点,老师让我们读《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或许是经常读的缘故,这些句子竟时常出现在我耳边,似乎已与我融为一体;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我开始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无法自拔。我对他所构造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奇碧鸳”的江湖世界充满着极大的向往。
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世界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它既形成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中。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再到唐宋元明清,世事沧桑,历尽了数不胜数的悲凉与欢喜。
记得我初读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可能是读的第一本金庸先生的小说,所以印象特别深刻。犹是在大将军常遇春得知自己活不过四十岁时那句:“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立功业,便三十岁亦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让我记忆犹新。
金庸先生的小说人物,各各充满着中国传统家国情怀和侠义精神。有国难当头主动挺身而出,苦守襄阳十年的郭靖夫妇;有洪七公这样的嫉恶如仇,刚健豪迈的正侠;还有以自己性命换来辽宋安定的乔峰大侠……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把个人恩怨、一己得失放到一边,挺身而出,乃至献出生命。这些充满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的侠士形象,在一代代读者的心中播下了“为国为民”的种子,更是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意蕴。这些传统的家国情怀,忠义情结也正是现代英雄的缩影。
此外,金庸先生的小说中,诗、词、曲、赋、绘画、音乐、书法、棋道等可谓信手拈来,中华传统文化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俯仰可拾,使武侠小说从此有了一种大意象。
本着对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喜爱,我渐渐迷恋上了小说中所描绘的五岳风光。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传说当年张三丰“仰观浮云,俯视流水”从而得到灵感,创造出以柔克刚的武当拳法、剑法、阵法,以天、地、人为师,故能得其大道,使武当山顶之松柏长青,这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流传至今;还有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美誉的——华山。华山之上,郭靖接东邪北丐三百招不败;华山之上,令狐冲少年意气生……金庸江湖中,华山的地位一直非常显赫。不管是令狐冲曾经的师门还是华山论剑,这些经典的故事情节都在这里发生。还有泰山、峨眉山、嵩山……这些古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散发着中国古老的本土文化独特的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先生笔下融为一体。
古人云“秀才四艺”,便是这琴、棋、书、画了,皆被视为文人读书之外的“高雅艺术”。而金庸先生的作品,其中的“琴棋书画”艺术更是令人神诀。说到“琴”,那曲洋和刘正风二知音,在临死时琴箫和鸣一曲《笑傲江湖》,肝胆相照慷慨悲歌。也许是受到了这样的熏陶,我对古风古色的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所以我在小时候母亲让我选择想要学习什么乐器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抚琴是极雅的,下“棋”亦然,《天龙八部》里的珍珑棋局,引来天下英雄苦思求解,那场面叫一个壮观。“书”
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独有的艺术。金庸先生作品中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张三丰文武双全,不仅在武学上是一代宗师,在文学上也有很大的造诣。他一举写下“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纵横开阖宛如施展拳脚般。 最后的“画”,那就更多了。丹青生一生为画痴迷,无崖子画艺精湛,黄蓉父女更是慧眼独具,是个品评书画的行家。记得郭靖夫妇二人游太湖时黄蓉曾感慨:“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说的就是那种悠然、淡薄的意境……
如今的我,只是浅薄地略读了金庸先生的作品。并不能完全领会它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但是它像一个文化的桥梁,我依靠这个桥梁领略到中国传统古山的壮阔,“琴棋书画”的素雅淡美,儒释道传统文化,还有作为理科生错失了的古代历史文化……我想我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金庸先生的作品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我渴望了解更多中国古老的文化,并且希望它能够永久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