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求多,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仅仅是这一点点,细水常流,持之以恒,也够活得与众不同。
最近两年,最大的进步,应该是务实了。
神定,不会异想天开,或者偷懒于基础功。
比如知道如何从点滴的进步开始,系统规划未来,开始一件事,会做到有始有终。
不急不躁,一步步把基础打牢固。
想着度别人,其实是别人度我,我可能是被人度的那个,助人助己。
问题被咨询多了,就好思考,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辅导他人,也把自己教育了。
平时辅导伙伴们做落地,综合统计下来,不是因为慢,反而因为大部分人太想快,结果反而慢。
这个快,快在哪里呢,就是想三天把事情做完,一个月就成为高手。
没有速成达到,80%的人容易放弃,做什么事都如此。
要知道,再慢不放弃,都会在时间的加持下,从普通走向卓越,这个卓越就是剩者为王。
比得不是一时快,比得是谁比谁更有耐力,更持久。
三天的热情,盲目开始,无果而终。
要花点时间,静下来理清架构,一步一步做基础功。
训练好最基础的能力,而且每天还不能给布置过多的任务,就和孩子做作业一样,得一点一点来。
过了基础段,每天都有点收获,兴趣培养好,后面才可以加速度。
喜欢上,想停都停不下来,被动变主动。
开始大部分事情,都是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搞定来自自我的斥力,这占据很重要的因素。
通俗表达,就是取得自我认可。
内求比外求要靠谱多了,搞不定自己,很难推进自我进化。
过好多牛人普及的基础逻辑,他们都强调夯实基础,而且不厌其烦,反反复复提醒,以至于,高大上的语言显得很扎眼。
实践下来有用,就主动给他们买单了,就是有了鉴别的能力,不会盲从,也不太容易跟风了。
高明的主意都不太建议速成,都是基于本质上用功,这需要有耐性,也需要辨别是非,也要张弛有度。
精品都是历经时间,细细打磨出来的,经得起推敲,欣赏。
能在众多的知识里鉴别有用的,核心的,不是什么都学。
一是时间精力有限,二是使用性强。
学了那么多,就是个容器,不会深度思考加工,举一反三运用,等于没用,没用就没用。
做的松和定,太紧绷,弹力不足。
我不羡慕那些高度紧张的节奏,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留白的人,我喜欢那些松而有度的人。
有十分,表现了三五分,长久,而且总是没有顶。
厉害的招,看起来,听起来还很普通,实践落实到位,才觉得有人说了真话,就是没被当真。
老师和老师的境界水平是不同的,有的老师真叫老师,有豁然开阔的感觉,让人越活越好。
少,不太多,或者遇到的不多吧,就是一生中不能忘记的人,因为某个时刻点醒了我,我叫他们是贵人。
常常遇到有人说他失眠,结果听完他的话,得出来的结论大部分都是作息混乱,给个处方:早睡早起,睡饱睡足。不是吃药。
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睡好觉,才是节约时间最厉害的方法。
可惜大部分人,都觉得加班熬夜,才能对得起大好年华,好像这样可以快速达成所有。
根据我亲身经历实践,绝对怎么省出来的,怎么加倍补回去,得不偿失。
做好入门功课,入门第一步,能进来,加上日日前进那么一点点,才可能越来越省心,越来越省力。
尤其是做亲子项目落地。
两三个月的时间,能把基础打牢固,运营,营销,策划,一个个过,流程走顺,就能进步神速。
玩,这个事。人人都可以办到,就是如何有计划,有规划,有组织,有标准,让大家开心玩了,还互动交流了,有点收获,还能顺便赚点。
它没有什么过高的门槛,这并不是高精尖领域,有太高的要求,让人望而却步。
呆在自我固有思维里,很难一下跳出,无形的意识限制看不见,不是因为遇到特定的事,很难觉察和反应过来。
需要做些新的尝试,一点一点来突围。
这种能力不是一日具备,常颠覆自己,推倒重来,放不下什么被什么束缚,放得下,容易轻松起航。
与时俱进,不排斥新事物,思考无处不在,为了进化到适应时代发展,每一个跟不上进化要求的,都得面临淘汰危机。
早上有个伙伴跟我聊天还说到这个话题,对新事物的反应和敏锐度,她确实很有天赋,天生就是好奇心宝宝。
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加上一定的认知和快速的行动力,结果差不到哪里去。
新鲜事物往往代表更优化的事物,即使一时不能反应过来,也得与时俱进。
拥抱变化,也许没那么糟糕,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和机会。
多视角看待,总有一种解法,可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