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读书笔记

《必然》作为一本16年出版的,展望未来世界的书,看起来现在读有点晚儿,不过此时来看却发现,书中提到的观点,很多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比如,信息大爆炸,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时不时的想要和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作对比,毕竟作为同一时代展望未来的书,虽然两本书的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很多地方却能找到相似之处。)

凯文凯利作为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创作主编,本身见证了互联网时代的崛起,同时能接触到科技界、媒体界最前沿的信息,因此从他的角度看待的问题,能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这本书的封皮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些力量并非命运,而是轨迹,它们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预测,知识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很显然,这话很狂妄,好像说自己就像上帝一样可以预测未来的轨迹。不过我取保留态度,等待未来去验证。下面进入开篇:

必然是什么?这里说的是未来科技的必然。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的方向。譬如:因特网的形态——由网络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是一种必然,但因特网的具体实现就不是必然;长距离传输语音信息的电话系统是必然,但iPhone不是;四轮车辆是必然,但SUV不是;即使信息是必然,但推特不是。(很显然,这一段话像一段废话,前后两者明显不是不处于一个范围的,不过看来作者想要说的必然就是指前面这种范围更大的必然吧。)(限于作者脑洞式的写作手法,每一个论点都跳跃很大,就像附带了超链接的文本框,常常一跑就走的很远,所以本摘要也会随机一些,结构会有些混乱。)

作者说自己见证过无数科技力量的爆发,并从中归纳了十二个动词。这本书的结构也就是以这十二个词展开的。这十二个词中的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展的趋势。这些趋势将持续至少三十年。作者把这些趋势称为“必然”,因为它根植于科技的本质,而非社会的本质: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1、形成

作者开篇用了一句很装逼的话:世间万物都需要额外的能量和秩序来维持自身,无一例外。虽然我不知道这句话能和书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但是索性加上吧。

这部分讲了自己在1984年的时候,接触到尼尔森,当时举例第一批网站出现,还有十年时间。他当时就知道了,一个充满超链接的世界未来某天将会实现的必然。如今,网页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亿。平均到每个在世的人身上,就是接近一万个页面。不仅出现了很多虚拟的跳蚤市场,eBay、阿里等;而且新闻、视频等数据无穷无尽的被创造,制作它们的时间、能量和资源都来源于——受众。用户和受众参与网络方式不断进步。

然后,作者畅想未来30年,网络不会再是好的网页,而会是别的东西——网络会理解成一种场景。未来人们查看的会是全息影像,佩戴的会是虚拟现实隐形眼镜,操作会是人工智能界面。

(很显然,我认为这部分讲的全是些已存的,或已存在大家想象中的东西。并没有太多实际参考价值。)

2、知化

知化,意为赋予对象认知的能力。

其实这部分就是讲,未来在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的帮助下,人工智能会和各种事物结合在一起。然后讲了一些前沿成果。比如,沃森机器人诊断疾病的设备、人工智能分析股票指数、人工智能创造音乐,人工智能创造的菜谱,脸谱的智能识别...未来还会有更多:洗衣——机器会自己动识别各类衣物的洗涤方式来洗涤;房产——人工智能匹配买方和卖方,并提示“喜欢这间公寓的租户还喜欢哪些房子”(这一点,根本不新颖,淘宝购物的时候就能做到这一点);建造——复杂工程纳入计划表,会考虑天气,港口交通延误,汇率,意外事故等因素...

还有巴克斯特新型作业机器人,只要抓住这种机器人的双臂并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次序做动作,巴克斯特就能学会。这样未来工业成本就会降低。所以作者说,到2050年,薪资最高的行业将依赖自动化技术和相关机器。成功将青睐那些以最优化的方式与机器人以及机器一同工作的人。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

3、流动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一切行为、一切特征、一切想法拷贝成复制品。

复制行为在免费的推动下,达到了我们早先难以之心的规模,任何可以被复制的东西都会被复制,而且免费。复制越常见,人们对它的渴望就越强烈,因为随它而来的还有服务和维修店面组成的网络。

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会变得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8种“比免费更好”的原生性特征: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有点像如今大火的主播行业)、可寻性(类似得到推书)。想要在全新的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流媒体席卷音乐产业是"必然";在新工具的加速和副本的液态流动下,我们都会成为音乐家;成千上万的人自己制作视频。(这部分已经是常态了,不新鲜)

这部分主要是讲了,随着数据量的加大,工具的更新,云端的可操作性,人们会将各种各样的素材重组起来,创造出新的数据。这数据包括,新的电影、小说、图片,视频等,这将会成为一种亚文化。数据的流动是必然。

4、屏读

这部分也不新鲜,以前的人们依靠印刷术制造的大量书籍获取信息,现在的信息的载体变成了屏幕,我们也成了屏幕之民。但是人们花在阅读的时间确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三倍。

屏幕数量的增长在继续扩展人们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屏读”取代“阅读”,并逐渐把文字和变化的图像结合在一起。屏读中存在大量的超链接,顺着超链接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分享书籍中的信息也变的更容易。我们甚至能从我们尊敬的人那里订阅他们做下的旁注。

任何一本书都不会是一座孤岛,它们全部是相互关联的。屏幕将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5、使用

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

1)减物质化

在过去30年里,这一趋势已经使得我们可以用更少的物料制作更好的东西。当实体物质变的不再重要的时候,伴随实体的服务将会变的更重要。比如Kindle其实提供的是阅读服务等

2)按需使用即时性

使用性也意味着在使用事物的时要做到近乎即时的传递。

所有的工作都是外包出去的,由随时准备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来执行。比如,依靠滴滴,出行已经是一个不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

而且租赁和共享将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偏向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3)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能够让金钱之外的很多系统都实现去中心化。点对点交易,无需第三方

4)平台协同

平台是一个企业创建的基地,使得其他企业可以在其基础上创建产品和服务。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淘宝平台、亚马逊平台等

5)云端

电影、音乐、图书、游戏都将保存在云端上。云端的一个核心优势在于,它变得越大,我们的设备就变得越小巧、越轻薄。它能给我们提供令人惊异的可靠性计算、极快的速度以及不断拓展的深度,而使用者无需承担任何维护的负担。

6、共享

共享经济也不新鲜了,这两年大火的摩拜、OFO已经把共享推向了高潮。

而且,公众有着难以置信的共享意愿。只要借助恰当的技术,在恰当的条件下,辅以恰当的收益,我们就会共享一切。谷歌,脸谱,推特,正是通过意想不到的方法从这种不被看好的共享模式中提取出自身的价值。

以及P2P,众筹等都是共享的产物。

7、过滤

生命如此短暂,却有太多的书需要读。我们需要一种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

这部分其实还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跟我们的喜好进行过滤。你花费的时间凝视的衣服,或者最亲密朋友已经穿过的衣服,这些都是过滤的结果。

没有人会比人工智能更了解你的喜好。

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8、重混

现代技术是早期原始技术经过重新安排和混合而成的合成品。

各种新的媒体形式在未来几十年内会疯狂地爆发式增长。

例如,充满想象力延伸的同人小说;短视频;视频混剪;通过数据库素材创作的电影;3D模型领域;甚至你可以通过语言引用一部电影中的具体画面,或者画面中的某个具体形象。

电影变成可检索的,就像拥有了一个目录。

9、互动

虚拟现实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人在其中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

这部分讲了作者在多年前体验的虚拟现实,以及在最近体验的虚拟现实。很显然,最年来,虚拟现实的体验完全可以比拟真实世界,人们身处其中就像身临其境。完全逼真可信的虚拟现实即将到来。

10、追踪

当我们依赖数字而不是文字时,将构建一个“量化自我”。

不久的将来,一个极其个人化的身体记录数据库可以用来打造个人治疗方案和个性化医疗。科学家能够通过你的生活日志,为你专门生成治疗方案。

这种数据流的集合,甚至能把“预犯罪”检查出来。

互联网想要追踪所有的事物。我们将不断地追踪自己、追踪朋友以及被朋友、公司和政府追踪。

11、提问

这部分讲了作者认知的改变,以前认为好的内容都是需要内容提供者花费漫长的时间进行重写的。但是维基百科的成功改变了作者的想法。开源的软件竟然比精打细磨的专门产品更好。比如,ebay,地图中的全景都是通过受众自己创造的,是集体的力量。

如今,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远超过一个世纪以前的人类。然而科学包含一个悖论。每个答案都会孕育至少两个新问题。因此,使用的工具越多,答案越多,相应的问题也越多。望远镜、放射镜、回旋加速器、粒子加速器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还拓展了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未来的技术会让我们了解自己,同时也让我们更不了解自己。)

12、开始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息圈”的概念,包括所有的集体智能、所有机器的集体行为、自然界的智能相结合形成的整体以及出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任何行为。

全息圈在十万亿亿哥晶体管上运行。这些晶体管可以被想象成巨型大脑中的神经元。人类大脑约有860亿神经元,比全息圈少了4亿倍。

全息圈的复杂程度已经大大超越人类大脑。我们的大脑提及不可能几年翻一番,而全息圈的大脑能做到。

我们每一次链接就强化了全息圈大脑中某个节点的功能,其实就是为他编程。

但是庞大的全球系统并不是乌托邦。尽管人们都能获取基本的上网资源,但高级的资源分配是不平的,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富人能够优先获取资源,简而言之,资源分配和如今的现实世界有异曲同工之秒。不过,资源最匮乏的人也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

PS:从作者的想象来看,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社会,所有人类都会参与信息化的建设,数据会爆炸性的增长;所有事物都会跟屏幕连接在一起,或者说跟全息圈联系在一起,生活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共享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人们更热衷于去租赁,而非购买;人工智能会通过学习人类的行为,为其提供合适的信息,两者将会互相塑造;一种作品可能会有多种形式,故事的每个篇章都会有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会有不同的受众;虚拟现实的游戏会大行其道,甚至人们在虚拟现实中办公;一个人的所有信息从出生开始,就会被记录,你可以随时通过VR技术或者全息影像去调用你的回忆场景;同时人类对这个世界越了解,也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这本书作为一本畅想未来的书,肯定有其局限性,不过能够带大家想象到未来的场景,还是挺刺激的。很多内容其实是现在已经存在的,只是在这种现存的事物中做了一些延伸。至于能否发生,我持保留态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