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目中,杂志是没办法称之为经典的,他里面的文章,虽然也有一些精挑细选,至少编审的严格,在很多国家级的杂志上,是要高于很多书籍的。
但是那些书籍都不能叫作经典,经典是千挑万选,有过时间的累积,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名人,动不动就是几十本专业论述,这些只能证明自己文字的一文不值。
写得多就不好吗,肯定不是这样的,但是原来十几年没出两三本,那两三本怎么看怎么像是苦心孤诣之作。
现在一个学期就是一本书,我认识一个老师,全国知名的专家,在退休之前很努力的写了十几本,那个时候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他的很多书都被当作教育者的必读书目,在那个时候,我也特别羡慕他,对他的文字曾经反复学习,可以说已经废寝忘食欲罢不能,快要疯掉的陷入了情不自禁。
可是就在这几年,他出了五十多本书,也许是他退休之后有时间了,能够全心全意写作,对自己的教育经历可以进行总结,能够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帮助更多的人了。
不过我买了几本看后,我说的是他这几年出的书,东拼西凑的内容数不胜数,所以这几本书也只能束之高阁,当成对他研究的装饰向别人炫耀一下吧。
还有另一位老师也是这样,写了三四十本书,没有一本能够称之为经典的,就叫他自己也说不出来自己的哪一本更好一点,只能像球王贝利所说的,推到下一本了。
为什么我刚开始把杂志和这些书放在一起,这其实是有些冤枉杂志的,杂志里边一般都有几篇压轴作品,能够证明杂志的价值和高度,如果我们认真读的话。
然而几篇,是没有办法和苏霍姆林斯基,也没有办法和卢梭杜威,或者是马卡连柯们放在一起的,中国的全民出书时代,造成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感觉最恐怖的还是名人的粗制滥造。
这和明星拍戏如出一辙,有的人因为一部戏火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四五部戏,这就好似名人写文章,原来是宁缺毋滥,现在可以抓住机会了,就要把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们是没有办法出现大家的,因为大家都被自己消解了,被一本又一本书,一天十几篇文章,给降低到了一个文字匠的低度。
遗憾的是他们还在疯狂,看一看卢梭的《埃米尔》,再看一看《给教师的建议》,经典的东西就是这样,一辈子有一本书,能够证明自己的教育理念,还有必要累积出来几十本的敷衍和充数吗。
当然练笔是可以有的,否则如何有那样的高不可攀,我是不相信天才的,在教育上没有天才,教育都是几十年的精耕细作,然后有了一些东西,因为他知易行难。
只有知道,又不能算是教育杰作,需要有证明,证明就是弯下身子来做,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怀疑退休以后便开始大肆出书,这些书的实践价值了。
杂志如果当作报纸来看,还是有很大价值的,这要比看那些名人的第几十本书,要更加让人期待,虽然最好的还是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