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咖啡馆里问我,为什么不接着写简书了。
近来每每提笔,已很少是那些用字隽永雅致飘逸的文了,大多都是平实的铺述,是对内心的一种关照探究,对一些人与事的思索与博弈。当一条条剥解探析思考时,越到深层越慌张,越慌张越不愿再作深思,所以通常,字连不了文,皆为断章。记事簿里,零星地躺着些字句段落,它们看过了些许日升日暮,可依旧还是只言片语不成章。
前段时间,在新的朋友圈里写到:
“我是个随和的人,有时候随和得没有主见;我是个固执的人,有时候固执得无可救药;我是个理性的人,有时候理性得不近人情;我是个感性的人,有时候感性得不计后果。这是天平的极端,有时能找到一个点让天平不倾斜,但是,当随和与固执、理性与感性打架,而又找不到一个平衡点时,该怎么走呢?”
一友在此条动态下留言说: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了解了自己,那么任何情绪的产生都能追根溯源,就不会过于纠结和烦恼。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在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有提到过这样的观点,我于几年前读过这本书,虽知道应该追根溯源,也明白自己一些言行的直接导致因素与心理,可作为一枚具有人格失调神经官能症的女子,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没有后续的思想碰撞,没有豁然开朗的万里晴空,又怎能把最近落下的小字整理成文呢?
我说,我想写封长长的信,不落款不题名。可是迟迟没有落笔。其实,有时候的无字,就像锦说:“很多时候,不沾染文字,反而更加快乐。那样,便不会遇见文字里的哀伤与过往,不会遇见文字里令你无法忘却的那个人。你只是在现实中,柴米油盐,葱姜醋蒜。”
不染文字,安于烟火,这个荷开桂香的时节里,我在典当幸福,筹码是自己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