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堂中二老是活佛,何必南山朝至尊”。
这几句民间代代相传的俗语,相信国人都听说过,前两句本亳无疑问说家有老人的孩子应把老当宝贝一样看重,因父母在家就在,老没了,自己这辈子“子女”名份结束了,兄弟姐妹亲戚也都分散了,世上也有忠告,“堂屋椅子轮流转,媳妇也有做婆时”,取而代之你又成了家里老人。老老少少,生生不息,可现实真有嫌弃父母之人,我对这种“奋不顾身”之人感到后怕。
再看如今即算正月初一,二里(虽现春节各种假日路上行人都还往一个地方流动,这个地方是各自父母住地),本最应陪伴父母,民间传统习俗拜年行动指南,“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四里拜干娘…”,但现不少人却忙赶去拜神,拜领导,拜利益相关户…,我对这些是不是真能求得所愿有些存疑。
又看现在电视网络媒体提议父母公婆应如何做才对,结果多是即生之必负责,结婚,买房,买车…都是理所当然的,儿媳生了孩子后公婆应该带,若不带的话…媳妇在公婆老了之后可以不管,不顾,不…,应该还有下文。
而我对人家女儿被男方家娶回,之前与父母没有血像,不是亲人…说法都能理解,是事实,但媳妇有子之后呢?我相信是因缘得果,你开始是否想过要“爱屋及乌”呢,媳妇终会成婆,你有想过后果吗?
但“不是亲人心不疼,不是干柴火不燃”,媳妇有感有想,可以原情,关健是儿子,“不是一家人,不领进家门”,既娶进门,媳即不想孝敬自己父母,但她同样是父母所生,且“养子不知娘的苦,养女才报父母恩”,因女以后有生育也会成婆,这样劝说和把岳父母诚心孝敬,可让爱人即坏变好,这就是世上没有不孝媳,只有不孝子。
写到这,忘了写标题这出”戏”情节内容了,因我已扯东扯西写了不少,太消磨读者耐性了,此仅用几句话作简介,即男本是孝子,家有一父,在外做生意,对妻甚好,临走了向妻交待,其中唱词“家中百事都随你,怠慢高堂我不依”,可妻不信邪,将父赶出家门,而后该男有为,该父有幸,该妻有改,结局美好,我写本文的理念就是从该“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