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求真的教学共同体

“优质教学在本质上是共建共享的,而且我历来认为教学不能简化为技巧。共同体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教学勇气)学生在参与求真共同体的过程中,许多活动形式是可以随时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现在流行的小组合作,许多老师就喜欢这种形式主义,一到上公开课就开展小组合作,也不管这种形式适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以为运用了小组合作课堂就有了创新,有了亮点,殊不知,这种想法与教学实际不符,与学生实际不符。其实除了小组合作,还有许 多其它的课堂活动可以生成。如实验操作、现场辩论、社会实践等活动。

传统的教学遵循的原则不是共建共享,而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做的是传递结论给学生,老师讲,学生听,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了自己的思考、讨论、质疑和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教师和学生同处一室,但并不是一个群策群力的共同体,教师传授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标准,学生确必须要达到这些标准。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出现了相反的教学原则,呈现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互教互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或作为促进者,或是作为共学者,或是作为必要的监督者。这种模式听起来很像个共同体,但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置身于教师的掌控之下,教师的权威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两种教学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教学模式各有所长,但也各有自己的局限性,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教学模式呢?求真共同体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求真共同体有如“端坐在圆心洞若观火”的主体。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应该以主体为中心,在以求真共同体为楷模而构建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某件伟大事物的课堂,是让主体——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从而将两种模式的优点兼收并蓄发扬光大的大课堂。那么,什么是主体性教学呢?主体性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对端正其学习自我负责的态度,注重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自我监控学习活动,教师实现的是从记忆型教学观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观转变,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一种润泽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亲密,学生没有内心的恐惧,他们能轻松地交流、大胆地质疑,哪怕说错了,也没有同学会笑话他,在这样的课堂上,知识是活灵活现的,有声有色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师生身份的转换全看对伟大事物的认识水平。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克服了本身局限的力量,他们超然越出了自我,专注于知识的交流,在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中心任务是促使伟大事物发出自己的声音,师生真正成为一个求真共同体,在这样的一个共同体里,没有唯我独尊的权威,没有学生的恐惧,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分离,有的是激情和感染力。

挖掘伟大事物的魅力,在课堂上形成师生坦诚相处的求真共同体,以超然的第三方引领师生走向期待的优质教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