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的书是奥修的《道德经心释》下册,这是我读的奥修系列的第四本书,也是道家智慧阅读主题的最后一本书。这一个月仿佛进行了一次修行之旅,帮助我深入内心,与自我对话,与情绪和平相处,解答了一些我曾经的困惑,并教会我重新审视我所处的世界。
写在前面
在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本书评中,我想探讨的主题是关于成长。我想,现在大概是最抗拒变老的时代了吧,媒体整天宣扬年过四十的“冻龄女神”,明星六十岁还在演十六岁的小丫头,不管男生女生过生日永远都是十八岁。所有人似乎都觉得年轻最好,老了就一文不值了。其实我并不这样想,变老是客观规律,每个人都躲不过,我不害怕变老,我只怕没有成长,像一个机器人日复一日地生活,困在自己的小圈子,变成一个无趣的中老年人,最后还要教育晚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然而实际上除了白吃那么多年的饭,没有任何智慧的增长。
所以,本篇书评从与变老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三个关键词:成熟、无趣、世俗入手,总结书中的观点,学会如何清醒地老去,成为一个成熟有趣又特别的“老人”。
一、变老就等于成熟吗?
很多人会把成熟和变老这两个概念搞混淆,其实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变成熟。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深入去反省,过了就过了,那么他并没有真的从这些事情中增长智慧。如果一个人经历的事情虽然比较少,但却能从中感悟出许多道理,他其实比前一个人更成熟。后者甚至可以比前者更年轻,因为成熟与年龄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保持觉知,保持对生活的反省。
“有两种方式去面对生活,其中一种就是:生活在一种很深的昏睡当中,那么你就是在变老,每一个片刻都在变老,每一个片刻你都继续在走向死亡,就是这样而已,你的整个生命是一个漫长的慢慢死亡,但是如果你将觉知带到你的经验。不论你在做什么,不论什么事发生在你身上,你都保持警觉,保持觉知,你从各个角度来品尝那个经验,你试着去了解它的意义,你试着去穿透它的深度,任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你都试着很强烈、很全然地去经验它,那么它就不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在你的内在深处有某种东西跟着它在改变。你变得更警觉,如果这个经验是错误的,你就永远不会再犯。”
很多人的生活真的就是在昏睡中,犯过的错误一犯再犯,双十一剁手之后发誓不再乱买东西,下次双十一还是一样打开天猫,暴饮暴食之后发誓要减肥,但依然管不住嘴,仿佛之前发誓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既然知道不好为什么还是要去做呢?奥修这里的解释就是因为他们并不成熟,没有全然地去经历一件事情,然后放下它,而只是机械地重复,没有成长,只是变老。
“今天你生气,昨天你也生气,前天你也生气,明天你也将会生气,后天你也会生气。你一再地生气,你也一再地后悔,你一再地下很深的决心说你以后一定不要再生气,但是那个决心并没有造成任何改变。每当你受到打扰,气就跑上来,你被占据了,然后你又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你根本就没有成长,你只是在变老。
如果你能够很全然地去经验一个愤怒,你以后就永远不会再生气,只要一次经验就足够教你说那是愚蠢的,那是荒谬的。并不是说它是一项罪恶,它只是愚蠢。你在伤害你自己,同时伤害别人,不为什么,那件事并不值得。
然后你会变成熟,明天那个情况还会重复,但是愤怒将不会再重复。一个具有很好的成熟度的人从来不会去下决心说他不再生气。不,那是不成熟的人的象征。一个成熟的人从来不会为未来作决定。那个成熟本身就会将事情照顾得好好的。今天你去生活,那个生活就会决定明天将会怎么样,它将会由它产生出来。”
成熟意味着对自己的生活保持觉知,清醒地去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拖着走,这是我在变老的道路上要做的重要修行。
二、变老就意味着无趣吗?
年轻人总是与活力、冒险、创造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而中老年人大概就只剩下无趣了。这其中可能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已经定型,但是每个年龄段都有它自己的限制,例如年轻人的限制就是没钱。所以其中起作用比较大的因素还是心态。
我爸妈对旅行就没什么兴趣,觉得到哪都一样,都是房子、车子、树木,有什么好看的,都一样无聊,与其瞎折腾,还不如在家打两圈麻将。同样一个世界,在孩童眼中充满惊喜,在中年人眼中却充满无聊,可见对世界失去兴趣是变老多么可怕的特点。
“你是否曾经看过小孩旅行?他们是多么地兴奋!但是你却觉得很无聊,他们跳到窗户旁边想要向外看,但你觉得很无聊,因为同样的风景一再地被重复——树木和山丘,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而为什么小孩会那么兴奋?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变无聊,他们还没学到它,要学会无聊的艺术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长时间的生活,以及很多努力。唯有到那个时候,你才会变得无聊,但小孩是新鲜的!”
我们都曾是天真的小孩,为什么最后会无趣地变老,变得越来越封闭,眼中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了“琴棋书画诗酒花”。如果小孩的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那么变老的就是可能性逐渐缩小最后归于零的过程了。
“整个教育的一切努力就是要用眼罩来罩住你的感官,好让你变得钝感,不活泼,没有生趣,这样就不会有危险。
当你很无聊,你就变成一个非常好的公民。无聊的人非常好,他总是遵循规则和法律,他是死的,不可能叛逆,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直都是叛逆的。生命就是一种叛逆,对物质的叛逆,对固定和僵硬的叛逆。生命是流动的。”
太多的知识和固化观念会使我们的心灵蒙上灰尘,反而没有了最初的鲜活,不再对世界保持敏感,也不愿意接触新事物。希望我能永远不丧失对世界的好奇和对新的领域的探索,变老并不能成为我变得有趣的阻碍,相反,我希望岁月的沉淀能让我更有追求未知的勇气。
三、变老就会变得世俗吗?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讨厌的中年人的样子吧,在菜市场为几毛钱斤斤计较的大妈,油光满面大腹便便笑容猥琐的大叔。似乎年轻人都是个性张扬,老了之后却都面目模糊,大概是因为群体生活久了,什么都要争都要比,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于是拼命努力,最后把别人比下去,也失去了自己。
老子说他有三宝,最后一宝就是“不敢为天下先”,通过不敢于在世界上成为第一的,“故能器长”,一个人就能发展他的才能而让它成熟。多么有讽刺意味的道理,我们总是为了发展才能而竞争,但实际上不竞争才能真正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因为习惯了竞争,我们忽略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才能是什么,最后当然就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世俗。
“记住,你在此是要成为你自己。生活在世界里,就好像你只有一个人,生活在世界里,就好像没有人生活在你的旁边,没有邻居,只有你单独一个人,然后选择你的路,不会有竞争,只有内在的成长和成熟。
如果你问我,我可以告诉你,只有一种罪恶,就是:没有去满足你的命运。只有一种美德:去成为那个你应该成为的,不必竞争。
只要想想,如果整个世界都消失,只有你单独一个人在地球上,你会做什么?如果你去跳舞,那么跳舞就是你的命运。或者如果你认为你只是在一棵树下放松地睡觉,那么你就去树下睡觉。那是你的命运。只要想想,只有你单独一个人——事实上你也是单独一个人——那么你将会觉得很满足。”
无为、不争,是老子思想中重要的观点,奥修对它的解释是不争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下面这一段关于水的不争的特性的描写也很美。
“要像水一样,找寻最低的地方,走向最低的地方,在那里没有人跟你竞争,因为没有人想要去那里,那么你就可以放松,你就可以成为你自己,那就是荣耀。如果你能够成为你自己,你将会变成一个神。因为你就是一个神,只是它必须被发现。你已经在你里面有了它,你只是需要时间、空间、放松和闲暇,好让你能够在一个海滩上放松,光着身子躺在阳光下,躺在沙滩上,一点都不烦恼世界,因为你不是一个抗争者,你不从事任何竞争,这就是弃俗。”
我不希望当我老了才发现这一生都消耗在无意义的竞争中,但愿我能守住本心,孤独地走自己的路,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生活的觉知,清醒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