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觉得作家们都有一个笔名,虽然自己不是作家,倒也想学学人家给自己也起个笔名——半度。就当是东施效颦吧。
之所以叫“半度”,是因为我感觉自己不聪明,但也算不上白痴。自我感觉一半糊涂,一半清醒;一半俗,一半雅;一半痴,一半淡;一半入世,一半出尘;一半悲观,一半乐观……,所以叫半度。这么说好像有点大颜不惭似的,脸皮有点厚。
我没有我的老师那么优秀,戒贪嗔痴,戒浮戒燥,自己只能做到一半,或许连一半都没做到,但我希望慢慢修炼,做到一半或是一多半。
我喜欢的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在苟且的生存中,偶尔读读诗,书;偶尔看看美景,品味一下美食。如果能再结交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谓是人生圆满了。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我自知没有兼济天下的才能,便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平平安安的,健康的活着,做点喜欢的事。
我本是一个对生活沒有太高太多要求的人,只想活得轻松一点,有时会感觉自己是不是太懒了,不思进取,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不努力又冠冕堂煌的理由。
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浪漫的悲观主义者。给自己起了个网名“镜花水月”,只因听过两句话,“镜花水月一场空,此生皆是浮生梦。镜花水月一场空,烟雨人生百年寂”。
不管有没有来生,这一世过后,不论是千古圣贤,伟人,思想家,文学家……,还是草根,无名之辈,最后于自己而言什么都没有。一想到这些,我就问自己:有必要活得那么拼,那么累么?可是当我看到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还那么努力时,觉得自己不努力一点点,好像是一种罪过。自己白来世上走一遭似的。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存在,该如何过这一生。
其实我觉得,人有时候的压力与焦虑,一半来自于本身的欲望,一半来自于和他人的攀比。
成年人的生活,大多也是一半崩溃,一半自愈;一半厌恶眼前的生活,一半又在咬牙死撑。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浮躁与焦虑的原因吧。
关于生命的真正意义,列夫.托尔斯泰给出了答案;关于为什么活着,余华老师给出了答案;关于活着的意义,毕淑敏老师给的答案是:让幸福最大化。
然而关于要如何过这一生,人各有志,有时可能自己都不能完全掌控,不能如愿。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少思八九。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阿Q。面对生活中的有些不如意,有时又无能为力时,觉得学学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不错的。
我就想半醉半醒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