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个书名时就很反感,以为无非是成功学一类的书。
鉴于对励志文无感,便没看下去,最近偶然间翻看,内容蛮不错的,说是触及心灵不为过。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由塔拉·韦斯特弗撰写的一本励志自传体小说。
作者出生在山区,一座名为“印第安公主”的大山,但她却考上了哈佛、剑桥这样的名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女主重生绑定系统一路开挂呢。
山区,名校,很难把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小时候家人不让她上学,并非没有经济实力。
全然出于对联邦政府的不信任,一家人都秉承教育无用论,坚定的认为学校教育只会把自己的孩子培养为一个没有良心,甚至到处不学好的人。
作为一个山区里长大的人,她没有选择和同龄人一样,在二十多岁的年纪结婚生子,成为忙碌社会中的一环,早早地泯然众人矣。而是从一个黑户一步步成长,靠读书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路。
她的爸爸很奇怪,会在和平年代囤物资、食物、枪药……做好充足的战前准备。爸爸对2000年世界末日深信不疑,家中最糟糕的地方莫过于他总在耳边灌输着自己的观点。
用奶奶的话来说,他们一家人就如野人般生存,家中甚至没有一件电器。爸爸在生病的时候不去医院,相信上帝会拯救自己。
甚至在三级烧伤时也没有选择去医院,而是让妈妈用搭配好的草药为自己治疗,最后也竟然成功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医学奇迹。
早些年妈妈没有一长之技,后来才当上助产士,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爸爸卖废品支撑起来,把汽车的零碎部件——钢铜铝之类的拆分开来,就可以卖了。
作者爱它们,靠着收破烂能够支撑起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但同时又狠它们,刺伤了她的小腿,哥哥也因机器操作不当导致截肢。考上大学时由于年龄小,人家不肯雇,只得给爸爸打工,分类钢材,继续收破烂……
每每想此,那段痛苦的日子就会犹如猛兽般侵蚀她,所以当政府给的奖学金足以让作者不再为父亲打工,天知道她有多么庆幸感激。
她是一个从来就没有上过学的人,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对于历史哲学什么的名词一窍不通。
在课堂上由于不懂“大屠杀”的意思,引来同学们一众嘲笑。可他们可曾想过,从来就没有一个老师教她读书写字,阅读写作和知识全然靠自己从书和演讲中而来。
教授是她的伯乐,知道了家庭情况后感叹她是现实版茶花女,帮助作者申请奖学金。
在作者写了一篇出色的论文后又知道她从来没有受到过系统正规的学习,极力引荐她去剑桥读书,让她能够得以看到另一个世界。
青春期的女孩总是爱美的,哥哥却认为作者是在妄想用外表得到想要的一切,事情并不总是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她遭受了家庭暴力,哥哥不仅骂她是妓女,还拿小刀威胁作她,即便哥哥事后买礼物道歉,但隔阂却成为了横跨在兄妹之间的大山。
在暑假回家期间,哥哥以黑鬼称呼羞辱,正因此她也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因为哥哥从来就没有上过学,在社会摸爬滚打中有了自己的认知,拘泥于小镇的一片小天地。
而她念过书,懂得了尊重并理解他人,允许他人发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声音,所以在哥哥骂她黑鬼时并没有生气,倒是哥哥气红了眼。
在剑桥期间,爸爸想要把作者从魔鬼手中解放出来,但那也意味着她要放弃目前的所有。
学历、校园、知识、世界观、向爸爸妥协,并且回归大山,她拒绝了,得到的结果便是和家人彻底决裂。
妈妈和她说,如果不和爸爸道歉就不用回家了,家门永远不会向她敞开,于是乎,她失去了家人。
从此之后性格愈发极端,见不得阳光,唯恐下一秒就要下雨,整日里只想从电视剧中获得救赎,差点搞得没法毕业。
最后的最后,她接受了失去家人这个事实,最终接受了自我,教育给了人无限的可能性,也让她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强求。
总的来说,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后,我深受触动,它让我明白了自我奋斗和努力的重要性。
尽管作者来自一个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家庭,但通过自学和进入学校学习填补了知识的空白。
通过不断反思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改变了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轨迹。
教育给了她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了她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勇气,相信未来的可能性,并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本书让我相信,只要敢于飞向心中的山,就能创造出美好、充实和令人向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