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问世,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经典口服降糖药、一线用药。1995年FDA正式批准其用于治疗T2DM,2004年欧盟正式批准其用于治疗10岁以上的儿童。
使HbA1c下降1%-2%,FPG下降1-4mmol/L, PPG下降3mmol/L,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低,控制体重,心血管获益(减少危险因素),改善血脂,多囊卵巢综合征,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1.通过直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降低FPG;2.通过提高外周组织(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PPG;3.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4.通过抑制线粒体1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ATP,激活AMPK,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肪酸合成,从而减轻IR;5.改善IS,提高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应答;6.升高GLP-1水平;是胰岛素增敏剂。
剂量:最小500mg,最大2550mg,成剂量依赖效应。
二甲双胍可与所有降糖药联合:格列奈属于短效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发生低血糖时换为格列奈类;与胰岛素联合,可进一步降低糖化,减少胰岛素用量,还可以减少使用胰岛素之后出现的体重增加;对于T1DM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前提下可以联合二甲双胍。
禁忌症:10岁以下的;老年人学要定期检测肾功能(3-6月);妊娠;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血清转氨酶>3倍,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但是肝功能受损会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血清肌酐男>132umol/L(1.5mg/dl)或女>124umol/L(1.4mg/dl)肾功能eGFR<45ml/min.m2;造影或全麻术前;过敏;酗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维生素B12、叶酸缺乏,会引起维生素B12缺乏:1.小肠蠕动改变刺激肠道菌群过度生长,竞争性抑制吸收2.维生素B12内因子水平变化及钻胺素内吞受体的相互作用3.抑制回肠末端B12内因子复合物钙依赖I性吸收。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补充维生素B12。
二甲双胍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几乎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不经肝脏代谢,在体内也不降解,而是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以原形经肾小管排泄,无肝肾毒性。
二甲双胍出现胃肠道不适,多为一过性,随着时间延长,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