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场景:清理冰箱或储物柜时,发现有不少刚过期的食品,食之不敢,弃之可惜。
一般来说,食品保质期是我们评判食物能不能吃的第一标准,但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人,明明吃了过期的食物,却一点没事。
那么,食品保质期到底有什么意义?过期食品又究竟能不能吃呢?
食品保质期的定义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保质期指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贮存条件”一般指包装上说明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保存条件,且是在没拆封的情况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保持的“品质”不仅指食品的安全性,还包括食品的感官质量、营养价值、色泽和风味等。即在某个时间范围内,食物能够保持原本的状态,而在这个期限之外,食品会看起来不新鲜、干瘪,乃至变质。
过期的食物还能吃吗?
保质期实际上是商家给消费者承诺不会变质的期限,那么“过期食品”到底可不可以吃呢?
答案是:看情况。
因为食品在储存中发生的变化非常复杂,最重要的是“生物变化”,即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大量繁殖,导致的食品腐败现象。
根据控制微生物的方法,可以把食物大体上分为两类:“长保”食物和“短保”食物。
“短保”食物,过期就扔了吧
常见的“短保”食物有:
●巴氏杀菌奶(鲜牛奶)
●新鲜果汁
●新鲜面包、蛋糕
●冷鲜肉
●酸奶(除了常温酸奶之外的品类)
●生巧克力
●……
“短保”食物中微生物没有完全杀死,仍然可以生长。保存期间内,微生物会不断繁殖。
总的来说,只要过了保质期,微生物超标的风险就会增加。因此,建议短保食品过保质期就扔掉,不要继续吃。
“长保”食物过期不久影响不大
常见的“长保”食物有:
●饼干,肉干,果干等干制食品
●除新鲜饮料之外的密封的瓶装饮料
●罐头食品
●UHT 盒装牛奶(超高温瞬时灭菌乳)
●常温酸奶
●火腿肠等加工肉制品
●酱料类食品
●冷冻食品(这个比较特殊,因为仅在冷冻状态下才长保)
“长保”食物采用各种方式搞定了微生物,在保存期间微生物不会大量繁殖,它们的保质期可以理解成“赏味期限”或“此日期前使用最佳”,而不是过了保质期就一定会坏掉。
吃是可以的,只不过风味、质地会有变化,食物会不如新鲜的那么好吃了。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
敏感人群不建议吃过期食品
●5岁内儿童
●老人
●免疫功能差
●孕妇
这些群体大多免疫力差,胃肠道消化功能弱,吃过期食品的风险比一般人大很多,因此为了健康,还是不要吃过期食品(不管“短保”还是“长保”)。
平时生活中,除了看保质期外,大家可以多留心食品的实际状态,具体食品具体分析。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