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尝得愈发复杂,就愈是怀念简单的味道。
小时候在余姚念小学,前几年因为坐校车的缘故,早餐吃的匆忙又不甚简单,所能买到的早点也只能局限于家门口附近,往往煎饼和茶叶蛋就把我的胃打发了。想来也是神奇,小时候没有挑食的习惯,特别容易满足。
有时候碰着好运气,正好能赶上水煎包刚做好的点,此时往往买上一份。水煎包煎得金黄酥脆,又有油将其抱合,香而不油腻,新做出来的水煎包烫嘴,却又偏爱着这股烫劲,嘴巴搁这一烫整个人的食欲都上来了,韭菜陷猪肉馅都好吃。也是因为水煎包的缘故,在我的早期记忆中,包子的滋味是比煎饼茶叶蛋好上那么几分
此外,家里人都偏爱水煎包,似乎我也该理所应当的爱上它,舌头便给加上了几分感情分。更何况当时能吃到早点花样十分贫瘠有限。对水煎包的偏袒也可归结于“物以稀为贵”,毕竟能正好赶上做出来是时候不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自然吃上的次数也不多。
直至高年级,家中添置一辆小电驴,我上学的方式由此变为老妈骑车送我。这意味着吃完饭不必再因为校车的到来而匆忙,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早餐真正迎来辉煌的黄金时代。饭团,三明治,炒饭,炒面等一系列早点接二连三地攻占我的味蕾。可谁知道,此时舌头居然傲娇的端了起来,并没有为以上哪个舌头的追求者所沉沦。
突然有一天的清晨,老妈转折了以往的骑车路线,停在一家我之前从未见过的包子铺面前。
“今天在这里吃包子吧,我昨天来过一次,味道不孬。”老妈边说,边把车停下。
虽然此前没怎么吃过蒸包,但由于水煎包的缘故,我对它不仅不反感,甚至还有一丝期待。
包子铺装潢简朴,屋外屋内加起来只八张桌子,豆浆油茶分别装在屋内的一个大铁桶内,屋子的尽头是一个厨台,用来擀包子皮,和馅,最后做成包子。
老板是一个年约四十岁的河南人,平头,身高有一米八,每次见他他必穿着平膝的蓝色薄大褂。老板手脚灵活,力量又特别足,两米见方放满包子的蒸笼一口气能搬两笼。包子蒸好,笼子一掀,上方弥漫着白色水雾,如临仙境,场景煞是迷人。
包子个大馅足,馅不含一点葱菜,皮薄的恰到好处,都能看到包子皮因内部汤汁的浸润而变成褐色。趁着刚做出来的烫劲咬一口,被封锁在包子内的美味霎时间就释放出来,一股属于猪肉所特有的香味徘徊在齿舌之间,久久不散。往包子里面吹吹,使猪肉馅降降温度,伴着汤汁再咬第二口,滋味就又是另一番天地了。如果第一口是因为其外形的诱人而被吸引,第二口必是因为舌头以全然陶醉忘我,只留下一个“瘾”字。就着这股瘾,一口不断一口,整个包子很快就被吞入腹中。此时再喝一口甜豆浆,食欲又会大涨一截,吃下三个包子后,人差不多就饱了。一嘴的油光,表情煞是满足。后来吃萝卜馅韭菜鸡蛋馅的,同样为之倾倒。
老板本着人人都爱吃且吃饱的态度,将包子铺良心经营,生意薄利多销。这般个大味美的包子才五毛钱一个。由此每天早上七点左右,买早点的高峰期,来这的食客都捞不着座位,许多人特意早起来这只为能坐着舒舒服服的吃一口包子喝一口甜豆浆。
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天天都只在那个包子铺吃。即使是放假,也有好几次特意早起去吃一口猪肉馅包子。也可能是从那时起就被包子所吸引,舌头被攻陷,直至今日吃了那么多年包子仍不厌倦。
后来因为念书的缘故,从初中开始就不在余姚,吃不上这家包子铺的包子。心里还有些失落,每当想念时就去买两个猪肉馅包子,一碗甜豆浆,坐下来舒舒服服吃一顿。可包子已不是那个滋味,甜豆浆也不是那个滋味。
近些年吃过好多菜,酸甜苦辣咸样样不缺,滋味千变万化,日子久了反而开始怀念包子简单的味道。
日后包子开始涨价,个头也逐渐缩减,渐渐地皮变厚了馅变少了,有些包子吃起来竟让我感觉像馒头,心里更为失落。
能让我如此失落的也许不单单是尝不到这么好吃的包子,更是因为很多做生意的已不本着良心经营的态度。包子虽平凡尚可将其全部的美味奉献,生意人又怎么不能诚心正意将这人间温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