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曦强,1972年生,浙江海宁人。上海市水彩画工作委员会会员。天津大学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我在一个江南水乡小镇长大,在后来多年远离故乡的生活中,我发现我寻寻觅觅的,竟然是童年。”
“对家乡的美的记忆!我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在追寻和表达那种感觉。所以,在我的水彩作品中,城市或风景,仅仅是一个载体,我所寻找的,是和我记忆中的审美契合的场景和片段。”
艺术简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个人水彩画展;水彩作品《圣马可大教堂》参加第十届首尔·北京国际水彩展;水彩作品《水乡威尼斯》参加亚洲水彩画大展;水彩作品《夕照》参加亚洲水彩画大展;水彩作品《上海外滩》入选上海水彩画作品展
费曦强水彩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场景,这些平凡的生活化的场景和瞬间,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混杂的丰富的美
他的作品深入挖掘平凡景物中蕴含的美、展现其艺术魅力,注重对于题材概括和提炼。通过艺术表达上有意识地突出刻画这种美的感受,表现技法和手段都服务于这个中心主题
费曦强师从上海名师赵志强之徒,清华高冬之教授高足。费曦强说:“我刚接触水彩画是在大学期间,也许是性格使然,很快被它的魅力所吸引,爱不释手
毕业后从事忙碌的建筑设计工作,我的水彩之旅几曾中断,终究因内心的喜爱而又失而复得。如今,绘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的城市水彩作品主要取材于我生活过以及游历过的城市。作为建筑师,表现城市题材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我的重点并不是要表达建筑或城市本身。我想表达或者捕捉的是发生在空间场所中那温暖、感人的美好瞬间”。
费曦强的水彩作品荣登美国国际著名艺术杂志《国际艺术家》2019年2-3月期(总第125期)以《倒影高手》为题10个页码刊发其作品并大幅介绍其艺术追求与创作技法。《国际艺术家》杂志(International Artist),美国国际著名的英文大型综合性美术杂志,已创刊30余年。《国际艺术家》杂志与其系列姊妹杂志《美国艺术收藏家》、《美国美术》、《美国本土艺术》、《西方艺术收藏家》等同时面向全球出版发行。主要面向北美,澳洲及英语国家发行。该杂志为双月刊,每期148个页码,大16开本,单期发行约10万本
“我觉得绘画是一个诠释和表达自我的过程。小时候的影响,我出生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小时候我研习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书法,这段时间受到中国艺术的熏陶,对我后来的绘画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的作品游走于具象和抽象、写实和写意之间,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平衡点。如实抄录现实景物的细节不是我的目标,我希望通过对水色、笔墨的概括运用,把握绘画的意境,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觉,把现实的景物“转译”为我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我的情绪。”
“地面反射的灯光的倒影是作品表现的重点。我先用浅黄色画出灯光的大致范围,趁湿刻画倒影,以求得到柔和的边沿。灯光最亮处基本是留出来的,局部一些可以用笔蘸清水洗出来,远处隐隐约约的灯光可以趁湿用浓的亮黄色点上去。”
“作为一个建筑师,也许是受职业影响,我偏爱描绘城市与建筑。我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城市和城市生活中的某个片段。一方面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它与我们每天朝夕相处、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城市形态的丰富和城市生活的生动深深地吸引着我,城市给了我创作灵感。从洒满阳光的欧洲小镇,到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我游历过许多风景各异的城市,我喜欢在生活和游历过的城市中寻找绘画素材,进行关于城市、建筑的水彩创作。在创作中我注重捕捉城市生活中偶遇的场景和瞬间的感动,注重对生活有感而发的记录和表达。”
“城市夜景是我近来描绘的重要主题。暮色下城市繁忙而喧嚣,街道上路灯、车灯星星点点,在晚霞的映衬下扑簌迷离,宛如一首交响乐, 把城市夜色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城市生活混杂而丰富的景象,常常令我迷恋和感动。”
“我用强烈的冷暖色彩过渡天空和灯光,渲染夜景气氛;通过加强明暗对比,获得夜晚的灯光效果。灯光需要留白,灯光周围区域要有过渡的“光晕”,灯杆和旗杆可以趁半干时用刮刀刮出来。地平线附近人物和车是重点描绘的对象,用概括的处理使其丰富。”
“水彩作品清澈、透明,充满不可预知、不可重复的偶然性。水彩创作,一半人为,一半天成。正是这种不可预测的未知性,使每幅水彩成为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这正是水彩画创作的魅力所在。”
“我常用的水彩技法主要是湿画法,少量的干画法,以及局部擦洗。我很少用留白胶,主要靠手动留白,这样我觉得更自然一些。相比一些特殊技法,我更关注绘画的构图、色彩、光影、水分这些基本的绘画要素。如果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技法,我常常用湿纸巾进行局部擦洗,比如灯光边沿的光晕、局部色彩间的过渡、硬边的消除等,比较方便实用。”
我的绘画用品:
画纸 :阿诗,22× 30英寸(56×76厘米),300克粗纹水彩纸。
颜料:荷兰梵高水彩颜料。永固柠檬黄(254),橙黄(238),土黄(227),永固橙黄(266),朱红(311),永固浅红(370),玫红(366),永固紫红(567),土红(339),生褐(408),凡戴克棕(403),熟褐(409) ,永固黄绿(633),树汁绿(623),胡克深绿(645),永固绿(662),橄榄绿(620),酞青天蓝(535),深群青(506),酞青蓝(570),深钴蓝(512),永固紫蓝(568), 靛蓝(533)
画笔:刷子品牌是台湾youngly(1.5”和2.5”)、中国金泥(十号和十五号)、彪尼(50、60、70)和韩国华虹(5#、6#),毛笔是中国金泥水貂一号和三号,勾线笔(长锋狼毫),扇形笔(韩国华虹4#),油画刮刀,以及一些方头尼龙笔。
其他用品:画板,水胶带,美纹纸胶带,喷水壶,调色盘,洗笔筒,毛巾,湿纸巾,干纸巾。
“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雨天地面的反光的趣味性。运用湿画法渲染整体气氛,突出天空和地面之间的明暗对比,重点放在视觉中心处的人物、雨伞以及棚架上面,地面雨水的反光处理要注意边沿的虚实,避免生硬。”
“处理较大场面的鸟瞰,我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手法,在整体基本完善的基础上,刻画建筑的细节和树的体积。画面中心处建筑的轮廓线很重要。局部树梢的亮点是用较浓的黄绿色点上去的,趁湿刮出受光处的木杆,这些都是为了增强画面的光感。”
“作品取材于某个午后的上海老街,斑驳的光影是画面的重点。墙面的阴影是在半干半湿的情况下画的,以求得到虚虚实实的生动的阴影效果。梧桐树树梢的枝条趁湿刮出来,用黄色画一些树梢的叶子也是为了增强画面的景深和趣味。”
“灵感来自于路灯下斑驳的光影。画面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冷暖对比通过湿画法营造氛围,画面中心处运用干画法刻画细部。电线是趁半干时用刮刀刮出来的,人物高光则是等纸完全干后用刀刮出来,墙面上的电箱、人物以及地面石块的阴影处理,均是为了突出灯光效果。”
2014年,获第七届五洲华阳奖银奖;2015年,入选2015-2016国际小幅水彩画交流中美巡回展,获2015年第三届全国“我爱水彩”作品展太行画苑奖;2016年,入选首届IWS国际水彩画协会中国展;2017年,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水彩画展,获第六届庐山国际水彩艺术节二等奖,获第一届大卫国际水彩大赛优秀奖,获加拿大画家协会第92届国际年展Heinz Jordan and Company Ltd奖;2018年入选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入选2018首届世界水彩画大赛,获美国水彩画协会(AWS)第151届年展Mario Cooper & Dale Meyers Medal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