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市后和老同事侃了下中国股市,笑谈之余,更多是反思。
“中国股市更多的像是在消费未来的潜在价值,像在刷信用卡一样,提前预支未来的价值,不知道未来哪天是还款日”。确实如此,炒预期远远比关注公司的内在价值多点!等到预期热度过了,又是一阵回调,各种哀鸿遍野,满仓被套,呵呵,然后又回到正常的价值轨道,股票价格继续默默地像价值靠拢。里面扮演着刷卡角色的想必大家也知道,中国特色来的——投机者。其实说是投机者也不对,人家预先做了功课反应了股票的价值,其实主要的进度还是价格像价值靠拢,只是多了中间预支的部分,多了些波折而已。
以上看法是从个股来看待,放大到整个大盘来看应该也是如此,一叶而知秋,大盘只是更大的放大了这种过程而已。从05年2000点开始急剧的拉伸到07年6000点,然后在迅速的回调到2000点,然后价格继续默默地像价值靠拢,好像谁也不曾来过,继续着资本市场的滚轮前进着。投机者赚了一桶金然后走了,默默地留下不明真相的观众心酸的斩杀止损,但是,市场还是继续走着,偏离的部分迟早还是会收复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还有你的选择(公司和行业)是否还正确!美国股市就很正常的继续走着,少了中间的起伏和预支,地球村的呼吸节奏应该是一致的,股市的节奏也是如此,只是中国特色的预支勾画出不一样的K线图而已,或许还与经济产业结构组成不一样有关联,比较第二产业大国还是会有自己的特色的,和第三产业的经济资本发展会有些出入。历史的走势都是一样的,中国经济也正在转型,必然也会走出像其他国家转型时一样的K线图的,历史的必然性!
所以,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到现在的中国股市的同时,必然少不了结合特色来操作,这样起码可以把握住中国股市的节奏,不至于成为不明真相的观众。
以上见解都是站在百年老树上所得,多谢老树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