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这个“正经工作”吧,从大学毕业开始,到厦门再到北京,快四年的时间,作为一个重本大学生,我的工资一直没有超过5K,小伙伴都开始心疼我,“你能不能换份正经工作“成了他们问我最多的话。有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们是真挖苦还是开玩笑,明明两年都不买衣服的自己还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就会觉得特别委屈。这四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从一个城市至另一个城市,自己想要开始记录点什么。
回想过去的四年自己做的事情,还真挺传奇,因为学校与专业的设置属于就毕业就带有编制,母校电话来邀约入职的情况,自己放弃这一份香饽饽,瞒着家里赔偿了一笔超过自己经济能力的违约金,独身一人来到离家2000公里的城市,开始为梦想而战——教育。当时的想法并不是伟大,只是看多了一些教育故事的美好,自己也想像绘本《花婆婆》一样,想让世界变得更每一点点,哪怕自己的行为能让一个孩子绽放笑容,也是心满意足的,如果是体制内,会有很多的限制吧,很怕自己成为”大多数的无奈”,也怕那些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才选择出来,投身素质教育。
因为专业的瓶颈一年前来到了北京,觉得编程、科技或许是未来教育的出路,尝试投身少儿编程教育,虽然跟自己的本专业相差十万八千里,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说适应,但是一想到这一些孩子都是对编程感兴趣的,都是有兴趣倾向的,未来的他们,可以在国际赛,世界赛上欢呼,想想都觉得热泪盈眶。事实……与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出入吧,自己把一个企业想得太纯粹,企业想要活下去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客源,有特长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我能理解,但是自己不能接受,所以离开了,后来自己想明白了,一份热爱,如果成为工作的话,期待会换来很多的失望。
考虑了很久,先把自己养活是要事,捉襟见肘时想要帮助别人贡献的只能是热心,如果是用富余的力量,热心会放得更大,一年盘点的时候觉得最有成就的事情是每个月坚持月捐,一年贡献那么一千块,算是回馈。未来如果自己的收入更高,那能做的事情就会更多一点,我逐渐地说服了自己,开始找一个可以攒下钱的工作,虽然钱不能做所有的事情,但是有一些事情如果能用钱解决,会变得更简单一些。
在北京这个城市,还好有朋友,虽然一个季度就见上一面,一起打拼的感觉会让人短暂忘记孤单,不知道能在北京呆多久,记录下自己的成长思考,当做是经历吧,就像大二时看初二写的文字,工作几年了看大学时候发的朋友圈,一遍说自己幼稚一遍看哭了眼,记录总是有魅力的。
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