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传承的口味也在历史的发展逐渐的演义和变化。许多人总认为过去的,历史的,记忆中的味道更好吃,实际上只是在守陈过去的味道。环境变了,时代变了。今在传承中创新,永不可能复古,复古叫开历史的倒车,被笑话。
老三羊按爷爷奶奶辈的方法制作了一批所谓的“老腊肉”,在老人们的嘴里,确实满嘴都是历史的味道,点头称是;在我们这代人的嘴里,浅尝几口,还是找不回儿时的回味;在儿孙辈嘴里,满是疑惑:这都能吃?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有者,皆传承古人先贤的智慧,但又无不站在古人的肩上创造智慧。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人类才能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文明走向更灿烂的文明。
老辈人,古人们制作腊肉,不是为了好吃,而是方便于贮存,尽量使一年之中有肉吃。老辈人们制作腊肉,方法简单,就是大量用盐腌制猪肉,腌制周期为七天左右。平原地区的人通风好,日照充足,便用凉晒风干方法。而高原地带则林深树茂,寒气潮湿,稍作凉晒,就只能用烟秌火烤之方法。只是方法不同,目的一致,没有孰好孰坏之分。许多本土遵义人,同样存在“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月亮圆”的心里,就说风干的腊肉此烟秌的腊肉好吃,而且还自制风干腊肉,还自夸做得好吃,真有的自欺欺人。前面叙述过,高原高寒地区不适宜做风干腊肉,非说好吃,难怪外地人评说“贵州驴子学马叫”。
老辈人制作的腊肉从只用盐,大量用盐,到现代人用高度白酒,炒椒盐,用红辣椒面,用各类香料等更符合现代人的复合口味。减少用盐量,增加烘焙烟秌时间,使之腊肉颜色自然红润,口感软柔,烟香清淡自然。远比老辈人因物资贫乏而只用多盐且颜色深黑的局面,且口味上远比“老腊肉”口感好吃,口味丰富得多。传统应传承,应扬弃的精神去传承,抱残守缺,是自欺的笑话。
时代的物质文明,最先就是体现在饮食文化上。只有先满足腹之饱口之福,才能创造其他的文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遵义籍朱毅教授为家乡的腊肉叫好,深情地在微博中写道:腊肉,十里不同味,四邻亦有别。但纵使其出有天涯之隔,好的腊肉都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人食之,百人得香。腊肉香从烟慕袅袅中款款走来,凝结着故乡的芬芳。如此之烟香,自是欲罢不能,今天,拨开烟雾,为故乡的腊肉叫声好……
“老腊肉”已是过去,但依旧是我们心中的那片云彩,既在过去,也在现在,也让我们守候着未来。
(老三羊在秌制香肠腊肉中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