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6 FGL090
回顾与巩固《非暴力沟通》学习的两个重点的,感受与示弱。
一是感受:每个人的感受大多数情况都是在自己感性的思维下有感而发的,可是这种表述感受的语言常常都是用我觉得来做引导,往往在“我觉得”的背后却隐藏着指责与评断他人,恰恰又是借这个惯性语言去攻击他人,而自己却又不自知。等对方有所反击的时候,才会有所觉察,而这个时候如果理性占上风可能话题会终止,如果觉察不到,那么就很容易让沟通变得紧张或不耐烦。
1、“我觉你今天精神很差。”这是我们判断,“看你脸色不太好,是因为晚上没休息好吗?”
2、“觉得自己写文章很差。“这是我的想法,” 练习写作时感到很焦虑,思维分散且注意力很差。“
二是示弱:有些示弱在你的常用语言表达里,已经在无形中在被动性攻击他人。比如:好了不和你争了,你说的都对,听你的还不行么?。卢森堡博士在文章中所说的“示弱”:“表达我们内在柔弱及脆弱的部分。“我理解的是这种示弱非个人意愿的妥协、顺从、或是威胁式的并不是“示弱”,真正对家人的示弱很大成分是应该是真切的爱,却又无法用真正内在示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对朋友、客户等的示弱是源自于尊重或者是谦卑。
例如:“每次看到我妈妈包揽剩饭剩菜的时候,心里又急又气又恨,几次都没有控制好情绪威胁式对她说:以后家里不准留剩菜了,不管有没有吃完,剩下的我都倒垃圾桶。结果每一餐多余的剩菜她都悄悄的藏起来不给我看见。“
其实每个人的感受或者示弱都来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这种判断又源自于一个人的文化教育与修养是否可以用客观角度思维去评断。这也就很大程度的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在提升自我文化素养的时候,需要更加清晰表达得到满足时的感受语汇。如: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