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帶我吃~台灣過年吃水餃~1





台灣過年吃水餃

新春將至。在曆法上突然之間就會變得複雜。但是對於華人來說,完全沒有違和感。一點都不衝突。

明明已經二月卻說新年到,因為這是陽曆與陰曆的切換。過完陽曆新年再過一個陰曆新年也無妨。直接切換成農曆正月,無論陽曆是一月或是二月,說換就換,絕無遲疑。

農曆新年前後卻必有出現立春,立春卻不一定在農曆年前或是之後,因為立春屬於二十四節氣是跟著太陽走,屬於太陽曆,時常在2/3或是2/4,為何不定下來哪一天,因為要看黃道與太陽的角度到哪一天才是315度。以角度為主。明明這才是農民需要的曆法,卻不稱農民曆,只稱節氣。

中醫的新年卻是從大寒開始,稱為初之氣,是觀察季節變化所得,季節與太陽有關,所以屬於太陽曆,但是一年不是四季而是六氣,地有六氣,天有五運,各有其規律,人在其中,上受天之五運流轉,下遭六氣之流動於無形,算出人會得何病的算法,稱為五運六氣之法。過年是初之氣,

若是要依照陽氣初生而為新年,則冬至才是過年,夏朝的過年相傳就是在冬至,但是太冷了,陽氣雖然動了,但是人感覺不到,還是很冷,啥事也不能做,只能躲在被窩,所以後來就改成月亮曆的正月初一來慶祝。天氣也是相對暖和,節氣雨水也是將至,播種後多下雨,有利植物生長,寓意好,所以就一直用下去,尤如中秋節若是依照傳統,當在秋分,但是不一定有滿月,因為秋分是太陽曆,所以就改成農曆「月亮曆」八月十五,保證有滿月。


在台語,除夕叫做「二九暝」發音讀作「李高梅」但是今年農曆卻非二十九日而是三十日。去年2023也是一樣。都是年三十。卻說「二十九」。但是明天開始連續五年又都沒有年三十,只有年二十九,又符合台語所稱。只因農曆月份大月小月不同。為了符合月亮的軌道。計算月亮曆(一般俗稱農民曆)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以一年十二個月計算,全年有三百五十四日,與陽曆的一年相差十一天,累積十六年後相差一百七十多日,這對根據月份作為農業運作的農民十分不便。 因此,中國的曆法與陽曆作出調整,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正月無潤月。雖然漁民庚戌用此判斷潮汐,但廣大百姓多以務農為主,曆法契合農民工作所需,所以習慣上叫做農曆,但應稱陰曆或是月亮曆更為準確。

過年還是離不開吃,早期在冬至還是過年日的時候,慶祝過年就以餛飩來寓意天地由混沌所生,一經運轉,陰陽分,萬物生。碗中有陰有陽,有形餛飩為陽,無形湯頭為陰。所以餛飩一定要有湯,尤其好湯要有豬油香,加上紅蔥頭,香得不了,加上胡椒粉,振奮陽氣,氣旺汗出,一身暢快。後來出現的炸餛飩,是到人類可以使用大量油脂的近代才有的事,古代油脂是很珍貴的。

宋代以後,湯頭不講究的情況下,餛飩變成水餃,因為只吃料,不喝湯,直到吃得太撐,才回頭喝點原湯,就是當初煮水餃的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喝完以後真的能幫助消化,但是只限水餃,其他的無效,牛排吃多後喝牛肉湯再多也無用。因為煮水餃時產生糊精,可以幫助消化,同時澱粉的多數水溶性維生素溶解在水中,喝回來可以幫助消化。中醫認為麵粉是小麥所磨粉而成,小麥有降氣之功效,氣降就不覺飽,還能再吃點。小麥也是心之穀,心氣旺在五行屬火,能助土氣生,消化之力就強,原食就易化。

中醫吃的水餃,肯定是有湯。必然是湯餃。相傳叫做驅寒嬌耳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我說這是「當歸生薑羊肉驅寒嬌耳湯」。此方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所推廣。因為地屬湖南長沙,張仲景是太守,就是縣太爺,每次冬天會下雪,貧苦百姓營養不夠,難以過冬。常受凍傷。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當歸、生薑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粉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體寒的百姓。 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在醫聖張仲景的著作「金匱要略」中有記載:「金匱原文中第135條: 寒疝,腹中痛,及脇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如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雖然沒有說明做成餃子,但是縱觀張仲景所遺留下的著作,羊肉就這一方,而且還非常有效果,同時在金匱要略    婦人產後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產婦腹中㽲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所以這一方多用,能夠補虛,還治療肚子痛,特別說明是寒痛,其他的痛無效例如熱通、蟲痛等。但我想肚子餓到痛應該可以治療。附帶一提,網路上相傳驅寒焦耳湯是以羊肉加辣椒等中藥熬製而成,這必然是錯誤的,因為東漢時期中國尚未有辣椒,辣椒那玩意兒還在美洲尚未引進,張仲景本人可沒見過辣椒。

在台灣,吃水餃就是要生辣椒配醬油,講究點的加點蒜末。這樣一碟沾醬,可以連吃好幾盤而不覺飽,這是最普遍的一盤沾料,上至五星級酒店,下至街邊小吃皆有,而且配上熱情的台灣個性,這沾醬完全免費,而且管飽,據悉某些地區因為物價與房價高漲,近幾年醬油一碟得收台幣50元,台灣不跟這種風氣。聽說在山東,吃餃子是要陳醋、生抽「原色醬油」、蒜泥,這樣可以開胃解膩,就可以吃很多而且爽口。相傳有鲅魚水餃在山東沿海線,是用藍點馬鮫製作而成,真是不得了。藍點馬鮫魚在台灣是相當高級且美味的魚種,又叫鰆魚、春魚、正馬鮫魚、正馬交魚、正馬加魚、真馬加魚,但是與一般民眾論這魚,有一普遍且親切的名字:「土魠魚」,輪切一片就要好幾百,真能捨得做水餃?唯有家人自己吃才可能。其實台灣的土魠魚是康氏馬鮫魚,生活在分布於印度洋北部沿岸、紅海、東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南海、台灣海峽、東海南部等海域。藍點馬鮫魚生活在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海域。雖有重疊,但是比較偏北。類似的魚種在台灣可以替代的魚種有白腹仔或稱白北仔的台灣馬加鰆、台語為闊腹的高麗馬加鰆、台語為正馬加或正馬鮫的日本馬加鰆、台語為疏齒或大耳的中華馬加鰆、台語為竹節或石橋的棘鰆、台語為煙仔虎的東方齒鰆。其中在宜蘭有煙仔虎做成的魚罐頭,是我的心頭好,因為產量很少,只有當地才販售。

鰆魚是一種強壯的魚種,生命力強,肉質纖維也粗,雖然富含油脂,但是做成魚漿時筋性不足,無法成團,容易散開,所以需要加入豬肉,才好成團易不易爆開,但是在台灣魚水餃罕見!鮁魚水餃更是沒見過!希望有朝一日去山東吃鮁魚水餃!

水餃成團很重要!不只豬肉成團,也能夠團結人心,還記得早年我的爺爺過世,家中雖然哀戚,但總要找點事情做來轉移悲傷的心情,當時還沒有折紙蓮花的習慣,所以就是包餃子。全家二十餘人,一天要吃的餃子很多,每次下鍋都要煮上百顆,吃完一鍋再下一鍋,我這一輩的年紀都小,只能父母輩包餃子,整天就是不間斷包加上不間斷下鍋煮,連皮都沒空檔自己桿,直接買現成的水餃皮回來包。尤其要徹夜守靈,更是積極的製作,通常包好的水餃都應該入冰箱,在那段特殊的情況,沒有必要再進冰箱,直接就下鍋下肚。直到今天,我還記得當初的情形,歷歷在目,全家人因為水餃而抱團在一起。邊包水餃之際討論事宜,猶如遠古時代在篝火旁, 給小輩講故事,文化傳承靠著口語而延續。所以每逢節日華人總要包餃子,也是傳承與集結家族的媒介!餃子,安了脾胃,也安定了人心!

還有很多的老一輩與國民政府一起來台的家庭!吃的是鄉愁!

而我吃的是思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師父帶我吃~ 中醫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止是重視中醫,更是講究生活。 有幸認識對於深刻理解中華美食地表上最強的老師...
    徐三翰阅读 86评论 0 0
  • 師父帶我吃-鵝肉~勇者的試金石 這一天,師父帶我去吃一家鵝肉界的天花板,師父說這個滋味,在永和難以超越,主持的老先...
    徐三翰阅读 201评论 0 0
  • 《渡》 By巫婆 安生習慣性地早起,先給自己泡一大杯蜂蜜水,補充夜晚流失的水分,清理甦醒中的腸胃。拉開窗簾,陽光直...
    巫小陽阅读 465评论 0 1
  • 在五年前,我更年輕一些的時候,跟很多人一樣,喜歡買東買西,家裡永遠有「新貨」進,而且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只進不出,...
    親愛的多小姐阅读 241评论 0 0
  • =============== 彥(彦)、產(产)、剷(铲除)、鏟(铁铲): =============== 【彥...
    liuhl6阅读 1,46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