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者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带有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
通过它,我看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围魏救赵的孙膑,知错就改的廉颇,赵惠王的和氏璧;秦始皇焚书坑儒,商鞅立木取信也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项羽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在鸿门宴之前,项羽的谋士范增早就看出刘邦是日后与项羽争夺天下之人,请求项羽在宴会上将其刺杀,以除后患。但项羽没能听从他的推荐。范增又派项庄在宴会上舞剑刺杀,可时机太晚,被刘邦看出,刺杀失败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听得进劝告,不要自以为是,一意孤行。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傻事:某天,学校门口有个小贩在搞抽奖游戏。那时我兜里带了十块钱,看着那些奖品,不禁心动了。于是,我拿出两块钱。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悄悄的对我说:“那是骗人的!我却听不进去,把所有的钱都买成奖券。结果,我一个也没中。直到此刻,我还十分后悔,五元钱,就这么装进了小贩的腰包。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听那个同学的劝告,一意孤行。
之后,项羽和秦军展开了一场战斗,项羽凭着勇气,破釜沉舟,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又把所有做饭的锅砸碎,每个人身上只带三天的干粮。军队由于没有了退路,个个视死如归,以一当十,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
勾践战败投降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报仇。他怕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志气,于是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多年后,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穷困潦倒,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俗话说的好:“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史书,以史为鉴,可以鉴往知来。依据前人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读史,给人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