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在亚马逊方面上的自述。
2017年接触亚马逊,2019年成立团队,到2023年我自己还不会运营,团队以往都是靠经验选品,在行业十几年了,通过BSR和new releases榜单基本很快就能选出一些能做的产品,那些年的亚马逊也比较好做。
这里多延伸一点,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认知差,认知不一样,解释白白浪费时间,还有一句话是你永远赚不了认知以外的钱,而我们和大卖家的差距就是认知差,经验选品有弊端,是根据行业和平台经验选品,但是不能提前选到即将热卖的爆款,都是跟风作为产品第二轮第三轮甚至几轮以后的卖家,能跟着喝口汤,却赚不了大钱。
差距有多大呢,我们一个团队年净利润是大卖家一个大爆款链接一年的净利润,而大卖家有好几个这么高利润的大爆款,所以现在选品是经验和数据的结合,数据的重要性其实高过经验,那些年我自己能力不足,也错失了很多大爆款,所以说团队比较小的时候,老板就是选品和运营经理,老板都不会,很难单一地靠员工有快速的发展,小团队还很难留住人。
之前学习过两次亚马逊,每次学个半年左右就放弃了,因为亚马逊太难了,对于新手来讲,本身就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入门,再加上当时我不看重技术层面,不实操店铺,学的云里雾里的,没有系统的学习很难学会,就放弃了。
发生改变的契机是2023年,我们主做小类目的利润率下降严重,之前一个店铺的净利率((店铺当月销售额-店铺当月产生的所有支出)/销售额*100 %)将近40%,2023年左右下滑到了20%,能明显感觉到那个小类目的竞争在加大,大家都在转型,身边有的卖家做其他相邻的小类目了。
我们做了相邻的小类目,甚至跨了大类目,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发现跨类目不合适,各种侵权各种账单要现结,公司现金流严重不足,这也是后来写选品文章不建议大家跨大类目选品的原因,zui 终又回到了现在在做的小类目,发现了之前没有发现的机会,另外延展了其他几个相同行业不同小类目的产品,好处是并没有跨行业,反而进一步深耕了供应链。
另一个契机源于焦虑,公司是和投资人合伙的,当时有公司业绩上的焦虑,也有年龄上的焦虑-30岁的人了,如果公司不再合作,我再找工作就非常难了,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业绩,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属于别人月薪给我5000嫌多我嫌少的状态。
当时非常有危机感,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不知为何,脑海里一直浮现这句话,就下定决心做亚马逊,30岁之前一直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技能点,尝试过N多个版块儿,国际站、1688、2B开发客户、独立站、速卖通、跨行业等等,没有一个坚持下来的,没有一个擅长的,所以收入一直比较低。
既然下定决心学亚马逊,那就好好学习,好好实操店铺吧,同时2023年年底开始输入学到的知识,因为有一句话认识比较清晰,输出才能验证输入,因为输出也有了意外收获,一些第三方工具开始找我推广了,有些小伙伴想找我学习亚马逊了,这些都是当初未料到的。
公司里还有其他事要处理,选品、找供应商、招 聘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即使如此,给自己规定每天雷打不动地至少学习一小时亚马逊运营,虽然运营上不够优 秀,但我持续进化,现在也保持学习,持续更新亚马逊运营知识。
一旦真的想深入学习,发现亚马逊也不难了,已经下定决心,剩下的就是碰到问题解 决问题就行了,买了很多运营书籍,直接在京 东上搜,搜到就买来,买了非常多的课程,视频的PPT的等等,看过很多公 众 号文章和短视频,集合众家之长,学过课程的小伙伴都清楚,一个课程并不能告诉你一个一劳永逸的亚马逊运营方法。
我们主做多变体非标品,即使是相同的产品,适合一个链接的打法不一定适合另一个链接,但是通过一个课程,学会了广告架构和优化的底层逻辑就值得了,看过不少卖家广告浪费的广告费就超过课程费用了,一直也在给公司里的小伙伴倡导持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读一本书,有可能整本书就学到了一个知识点,就比不学习强,更不要说一本书学到的不仅是一个知识点了。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自己实操的链接做到了日销225单,季节性产品、蓝海产品、常规款和爆款都在尝试去做,今年国庆节期间提交的广告方面的PPT亚马逊广告团队通过了审核,现在需要把PPT录成视频,即将成为亚马逊官 方广告讲师了,有这样的成绩还是比较激动的,以前觉得亚马逊官 方广告讲师还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想起一句话,路虽远行则将至。每一份努力都会有收获,既然定了目标,就全力以赴的去追求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