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应读suō,指莎(suō)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莎”读shā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应读suō,指莎(suō)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莎”读shā时,多用于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