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结束后的学生飘了…
难道是段考成绩考的很好?横向比较,似乎是挺不错,每个同学相比于高一期末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了进步。但是,从纵向来看,与年级其他班级来比,倒数的存在。无论是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前100名的存在名额,还有各科的平均分情况,都有点出乎意料,这让我的心情有点糟糕。
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知道同学们的基础很差,所以,我从卫生习惯,仪容仪表,自习纪律,考勤,培养班干部等方面严抓,一一落实,积极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干净的学习环境。
经过一个多月的严抓严查,班上纪律卫生各方面确实有所好转,自习能快速安静下来。然而,经过我一个多月的观察,研究,发现班上孩子们学习习惯很不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做班主任,经常与孩子家长打交道,听到很多类似的抱怨话语:老师,我孩子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到了高中,成绩就一塌糊涂,周末回家手机不离手。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我们经常说,好习惯决定好成绩。我观察班上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其他班成绩较好的学生,发现,确实如此。到了高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基本已经养成,所以学生很慢纠正,在不专注,没有形成预习,课上认真,课后及时复习,总结的学习习惯,在高中来说,是拉开成绩的一大分水岭。
班上不到50个学生,相对来说,人数少,好管理。确实,课堂上,各方面,相比于高一时候个性十足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乖巧的过份。然而,这乖巧的背后凸现更多的是课上神游,走神,被动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思考。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后习题不会,恶性循环之下,物理,数学等理科科目毫无起色,物理分数是个位数的仍旧是个位数。
在我接手这个班级后,经过两个星期观察后,从同学们以下表现意识到这个新班级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前没有预习,课堂上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书本上干净整洁。每次一放学后不到5分钟,班上同学一下就走光,规定早,中,下到教室时间,一大半学生踩点到,到了教室后在静坐发呆。我每天早上6点半到教室迎接他们,然而,他们没感觉到我的用心良苦,依旧是踩点到。哪怕事后,我积极鼓励,引导同学们早到早学习,背单词,古诗文,效果依旧不佳。
这让我很挫败。从而更加认识到学生的内驱力不足,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针对班上数学基础差的同学,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以优带差,邀请数学老师每周出基础题目给他们在每天课后训练半个小时,然而,效果不佳。从一开始的10个同学,到如今的数学课代表跟我哭诉,老师,太难了,我带不动同学们,他们不愿意留下来多学习半个小时。
实行了3个星期的数学优带差以计划失败,流产了。于是,我又想办法,让班干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名言警句,激励人心,似乎效果也是不佳。
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我也经常向优秀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面对如此情况,该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班主任回我一句:基础在那摆着,不给你闹事就很幸福了,还想那么多?可是,我觉得不该是这种想法,于是,我会经常用文字书信方式与他们交流。
今天下午,没忍住自己的脾气,把他们骂了一顿。自从第一次段考结束后,他们似乎完成了一件大事,各方面有所松懈。部分科任老师也来跟我反馈情况,班上各方面确实有所松懈。今天下午的课堂上,提问昨天刚学习的知识,全班同学都没有回答,下去检查笔记,看到书本上空空如也,甚至有些同学之前的笔记也没有,脾气就这样爆发了。
从开学到现在,我很清楚他们的情况,一直在积极引导他们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然而,似乎效果不佳。
从最开始一个都没有,到目前已经有零星几个在高效利用时间了,难道我还不满足吗?我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基础,而且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道说是我对他们要求太高了吗?教学实践中碰到新问题了,我也要继续充电,学习怎么样才能把他们带好。该如何,通过哪些方式继续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这将是我接下来学习,思考观察和实践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