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复盘
你有认真去思考怎么吃饭这件事么?你觉得自己学会吃饭了吗?你觉得怎样吃饭才是真正健康的吃饭呢?
学习《学会吃饭》这本书后,深深发觉自己对于吃饭这件事儿想得太简单啦!
具体说说,对于吃饭这件事儿的认知误区:
①吃饭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吃什么都可以②吃饭就是为了吃饱,怎么样算饱就是吃到吃撑为止③吃饭就是要坚持光盘行动,剩饭可耻。
不知道看到这三点你有没有同感呢?
其实,我们吃饭的过程就是在与食物做朋友。需要调动我们的觉知系统,用味蕾体验食物的美感,专注体会身体在进食过程过中的变化,尤其是胃部对于吃进去的食物的反应,最重要的一点是拥有正确的浪费观,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为了不浪费就要撑着肚皮吃完所有食物,要明白这种行为不是节约,而是在一次次挑战自己食量极限的同时,撑大了胃去迎接下一次更多的进食。而如果果断选择把吃不完的食物留在桌子上,既不会撑大胃,也可以促使自己下一次少点一点,久而久之,这才是真正的节约。
当我们知道吃饭的误区后,来深究一下吃饭的动机。
①生理饥饿。即身体需要进食补能量的时候,腹部有轻微短暂痛感。这是我们最应该吃饭的正确时刻。
②看到食物。有时候,我们其实本不饿但看到桌上放在零食就会忍不住拿起来吃。这是因为看到的食物诱发自己想要吃东西的欲望。
③记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记忆中某些特定场合吃过的食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因此,这种食物留在了记忆中,时不时被记忆唤起,想要去吃;另一种是自己长期形成了饮食习惯的记忆,比如说到了饭点就想吃东西。、
④社交压力。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通过和大家一起吃饭的过程中去沟通增强交流,在这种时刻,你就不能说自己在减肥不合群不吃。而一个人的饭量是和陪伴就餐的人数是呈正比的,人越多,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吃过量。
⑤说服自己吃东西。在现今,减肥成了饮食男女共同的话题,而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的方式就是节食,而长期的节食会让自己内容觉得自己受了苦,然后就会在内心劝说自己,我只吃一口,不多吃。结果是一吃就再也停不下来,然后产生了负罪感,甚至陷入了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
⑥想要被安抚。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而有些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人事会选择吃东西来安抚自己的情绪。
看了这些进食理由后,你觉得自己吃东西的理由是什么呢?多想想理由,想想自己为什么想吃。其实,有进食冲动不可怕,可怕的是冲动之后,吃了过量的食物,甚至还有过食后的负罪感引发对自己的否定和对食物的不满。因此,我们要真正来学习一下怎么吃饭。
①吃饭就是一种修炼正念的方式。
在饭前,学会用迷你呼吸(3-4次腹式呼吸)和静坐的方式把自己的觉知带到当下,留意观察食物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外在特征。在吃饭时,注意一口一口慢慢吃,在吃的过程中,去充分咀嚼,感受食物的滋味和食物带给自己的愉悦感。要时不时地去思考自己要不要继续吃,还能不能体会到饭香,自己是怎么做出的决定。在饭后,用深呼吸的方式将意识带回身体。
②觉知饱足感是对食物和自己的尊重
首先,通过味觉去体验吃东西的满足感,去留意眼前的食物值不值得吃;其次,要在吃东西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自己的腹部的饱足感身体的饱足感,吃过6-7分饱就可以了,留意在什么时候停止进食合适,避免过量进食。要学会勇敢地剩下不该吃的食物,不要怕浪费。这一次的浪费是为了下一次少点不浪费。长此以往,你吃的会越来越精细,也会越来越节制。
③内观情绪外修习惯——与食物为友
一个人一天要做的与饮食相关的决定超过200次,那么这么多次的决定中,到底有多少次是真的因为生理饥饿感产生的呢?我们习惯于心情不好,用食物慰藉自己,或是心情大好,用食物犒赏自己。那么,当我们不是因为生理饥饿而想要吃东西的时候,我首先应该想想这种念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哪种情绪引起的?为什么有这种情绪时会有吃东西的想法,它们之间的联结是什么?并且要想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去反思去关注情绪本身,把注意力放在情绪上,去感受和观察直到想吃东西的冲动消失。
此外,在饮食习惯养成方面,要留意食物的能量表,去计算自己的能量摄入。在吃东西的时候,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享受食物时就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不要一边吃一边自责。而且,生活中,不光只有吃,试着去发掘生活中其他的乐趣,身心健康最重要。
从今天起,与自己和解,善待每一口吃下的食物,感受它的存在,享受美食,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