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1.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 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 清浅细微 / 诗人的美 / 语文的美
2.阅读,和心境有关,和岁月有关,和经历有关。
3.用天地之心读世上之书,阅读就有了着落。成熟,不是瞬间的事,但,阅读,能让你不至于肤浅。
4.主问题教学,最重要的是让你的主问题既包住文章又深入文章。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它首先是文本的,又是个性的。既让我们一目见西山,又不忽略一路的花草私语。
5.教学的时候,既要给学生思考的开放空间,又要让学生聚焦在文本,风筝可以飞得很高,但线得在你的手中拽着。
6.想出好的主问题是一种智慧,实践好主问题教学则是一种艺术。
7.教师要能收能放,能迂善导。生成的精彩,可以预约。我们需要努力并提升的真的很多很多。
8.教学当如游山,好课永远在下一节。“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说的可不是我们上课吗?
9.我发现,心不至则音不到,这“悠悠乎”“洋洋乎”真不是拉高声音拖长调子就能表达出来的。读书,取决于心,光急于从形式上去演绎,西山就是缺失灵魂没有精神的。我一遍一遍读,想着那急于摆脱惴栗的作者,想着那高傲独立的秀美西山,闭上眼睛等浮云飞过,“心凝”方能“形释”,教学真是一种修行。
10.“归”,该是我们最喜欢最憧憬的字了。柳宗元要归西山,是要归到他的精神栖息地,是要归到他的心灵慰藉港湾。归家,是一种永远的期待,倦鸟归巢,更何况漂泊的心?教学,也不能忘记这个“归”字。回归常识,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在回归路上致力于创新。
11.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体现出它应有的教学内涵,又不能失之枯燥缺少趣味。
12.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隽秀西山在你勤勉踏实的脚步中,也在你登高望远的视线里。语文教学,归向何方?
13.“柳宗元望西山。”“是望见的‘望’,还是忘记的‘忘’?”有时候,我会有这样的灵感,把学生回答的路拓宽。望西山,“望”是崇敬是神往;忘西山,“忘”是沉醉是融入。
14.教学,真是一门诚实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