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肉

       常去四川,久住的,当属泸州。泸州在古时,谓之重镇。至今仍有神壁城在江心,叫做老泸州。每天只有一班船往返,城中住着零星老户。我见过采风图片,田野小溪,人烟罕至,恍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是从泸州回来之后才得知神壁城,从此就没有机会久居泸州,故而没有去过神壁城,是为一憾。

       泸州是三江交汇处,有人说是两江,长江和沱江,其实是不对的,还有岷江在这里川流不息。有一日得闲暇,想到来了四川这么多次,但是现在仍不知道四川是哪四条川。那时的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就专门去问过四川本地人,居然有很多人也不知道。我一发狠,趁着朋友还在上课之时,跑去了泸州一个叫做“大梯步”的地方。这里是个文化广场,从最上边向下看,步梯层落而下,足有200多米,不陡不缓,很像山中梯田。拾级而下,就有一座小图书馆。我最先以为,四川之所以称之为四川,必定有四条川因而得名。四条较大的川是: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到了图书馆一查,结果与我想象全不一致,可以说是谬之千里。四川在春秋时期为蜀,到了唐代,剑门关以南的益州、利州、梓州、夔(读“魁”,上声)州而得名。这四州合并称之为四川,可见不求甚解多是要闹笑话的。

       我喜欢泸州是因为此地小吃非常多,白切肉,焖炒鸡,三江鱼,凉虾,串串,叶儿粑,香草烤鱼,不一而足。我初到泸州时,最喜欢那里白肉。白肉来自于四川的古镇李庄,是一道名吃。当今的买卖人为了生意便利,都会为自己的招牌菜加一个典故,书写成屏,挂于店中醒目之处。我见过很多,有的实在是生拉硬拽,不能让人信服。我在西安就见到过关于羊肉泡馍的数十种典故,最厉害的当属光记,据说掌柜的姓光,我查过百家姓,根本就没他这一号。就像少马爷的相声报菜名中说的那样:“你姓黄?哦,你这算外姓对吧,不在百家姓之数。”。

       这个光记的掌柜的就将自己的羊肉泡馍与赵匡胤扯上了关系。先是苦大仇深的叙述赵匡胤的潦倒生活,搞得自己半饥半饱。而后说这个日后身居极位之人浑身上下只剩一块保命的干馍,已然被揣成了黑色。最后强调一个好心的老板施舍给老赵半碗肉汤,糖蒜一头,辣椒若干,粗盐一把,老赵寻思自己当时的状态实在是不能讲究,好在为君者都内心强大。二话不说,将干馍豪放的泡在碗中,置入辣椒等调料,当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个龙生猪相。最后当然是不变的话题,当了皇帝,仍然念念不忘肉汤泡干馍。专门寻访,还真给找着了。大喜之下,宴请群臣,重赏掌柜,并令其献出配方,随朕起驾御厨房。最后强调此店是传了多少多少代,有多少秘制的料,多少打死也不外传的工艺等等。在光记吃过一次,比起老孙家和春发生的葫芦头,着实差了不少。可见赵匡胤毕竟忙于军事国事,还要考虑如何杯酒释兵权,不似我等吃货眼狠嘴刁,整天浸淫此道之人,在”品“的功夫上实是差了一截。类似于此种将名人硬安个典故与自己的生意拉上关系的不在少数,不过,最重要的仍是味道。

       泸州的白肉就在泸州老窖旁边,走下石梯,右手边即是。赶上饭点,永远是人满为患。店面不大,上悬黑色牌匾,“李庄白肉”四个金字熠熠生辉。牌匾是有些年头了,透着“老”味。乌黑油亮,圆润端详,全无火气,看得让人心里舒坦。就好比紫砂壶,无论是否出自名家,一把新壶,总是毛毛愣愣,就像弱冠少年,肝火旺盛,透着叛逆。久用之后,经茶水滋养,渐渐温润,如久经世故的老人,丰富的内容体现在了形式上,火气全消,不怒自威。李庄白肉的牌匾就是这样,雄浑厚重。

       店面很小,店面内也就能摆下六张桌子,由于吃客众多,掌柜的在门外也摆下了五六张桌子以满足需要。店中的主菜就是白肉,也有经典的家常川菜,汤类提供普通的小菜汤,佐以米饭,十几元就能吃个饱。这里的白肉正宗的厉害,将切的方正的上好五花肉逐一去毛,冷水下锅,一起下锅的还有四川独有的青袍和红袍,一把茴香即可。整块的肉要武火煮上30分钟,改文火慢煨2个小时,将肥腻的油脂全部挤出来。掌柜的会用笊篱将白肉从锅中捞出,放在木板上冷却。初进店,见大柜木板上白肉一字排开,煞是壮观。要上一份,伙计们拿过已经冷凉的白肉,“啪”的甩在案板上,拿起菜刀切片,毫不犹豫,手法纯熟。切出来的白肉薄如纸,韧如竹。配以特有的蘸料,辣椒鲜红,如夕阳泣血,淋上一勺菜油。拿筷子夹起来,白肉颤颤巍巍,透过白肉,可以看见屋顶的白炽灯。白肉绝不能皮肉分离,否则就失去了“一口两滋味”的彩头。蘸上小料,一口下去,香溢腮帮。有时候只需伙计们端上来,两腮就会迅速分泌口水,带动腮帮会有疼痛感,要的就是这个滋味!古人闻香能够“食指大动”,我则是“两颊大痛”,出息到了极点。吃李庄白肉我喜欢喝泸州二曲,当时五块五,属于平民饮品。茶经上说“若茶有七分,水有十分,则茶亦有十分”,是李庄白肉让酒好喝了。

       这个白肉除了煮肉之外,蘸料也非常重要,白肉本身没有味道,全靠蘸料发挥其精神。久吃,经常一瓶二曲喝到打烊。最后老板也见怪不怪,打烊之后,端出小菜与我对饮。蘸料的做法就是老板“酒后失言”。蘸料中豆瓣酱必不可少,但不是街上买来的,是要自己做,经过菜油浸泡过的豆瓣静静发酵一个多月方成。豆瓣酱经过香油炒制,配以灯笼、七星、小米三种辣椒再次腌制,装碟时撒上香菜或者鱼腥草,喜食醋者可以来上两滴柿子醋。

       四川一些大酒店中的李庄白肉,极尽巧事,繁华无比。比如成都著名的狮子楼,卷成斗状,塞进洋葱和香菜梗,配上两种蘸料,装入金边青花盘,令人大生敬畏之心。吃上一口,如同回锅肉蘸辣椒,没有了白肉的根本和精髓。

       我喜欢老街上的小店,就像喜欢老澡堂一样,这里汇聚了能工巧匠的夺人智慧。菜品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把荔浦芋头做成修仁薯莨的味道,任你摆在金盘中也难以下咽。我念念不忘的就是泸州的李庄白肉,8年没有吃过了,不知改革开放的劲风有没有让它变了味道,我下次再去,会不会愕然发现原来吴王和西施在泛舟时早已品尝过,创始人是勾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