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士之苏东坡2:没有什么能囚禁你精神自我的强大
这一天,南方的天空一派气爽云淡的景象,密州城的百姓,沸沸扬扬的传开了太守要“与民同乐”,一起去常山打猎的消息。
今天,真的让人高兴!
长久以来压抑在内心深处那股被朝廷遗弃的幽愤,以及怀着天下、心系人间的那一份纯真,从来没有因为浮生遭际而凋谢,今天,都要全部的释放出来!
面对那巍峨苍翠的常山峰峦,一个挑战直横眼,激发出来东坡的轩昂豪情。
年老何妨,遭贬何妨,峰峦何妨,一介书生同样可以拥有驰骋疆场的荣耀,重温为国捐躯的志愿。
看,那是猎人忽闪着矫健的身影,左手牵着威风凛凛的大猎狗,在飞跑;瞧,那是身跨宝骑的侍卫,右手掌着横气逼人的苍鹰,在驰骋;那么,今天,就让这位混迹山野的文臣,也来一回征战沙场的激情表演吧!
猛地灌下一口烈酒,借出猎一事抒发了爱国豪情,表达了他热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以急切愿望: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仕途险恶,太让人心灰意冷。
这首绝响千古的诗篇,留下的与其说是与民同乐,因而荡气回肠的意气风发,不如说是潜隐内心深处压得太久的心灵独白——
何日遣冯唐?
这就是压抑在这位心系天下的思想者无所凭依的独白。
这也是古代士人普遍遭遇的心态:何时才能偶遇明主,匡扶国难,以正时俗的“待诏”心理。
“待诏”,即在理想与生存的矛盾中,等待皇帝下传的那一纸诏书,等待皇帝的召见,然后,在体制可以容纳的界线内,施展自己久被忽略、久被漠视的才华。
然而,历史已经证明:堂堂一代文承道统的赵氏王朝,印证的是一种体制在一个大时代来临之前的畏葸不前和行将就木。
那种文臣遍地的温文尔雅,那种文风鼎盛、武略凋敝的儒雅气质,最大的缺陷就是让一种根本无法与大时代抗衡的学说更加深入人心,且禁锢着天下人的心。
在这里,待,是一个动作,一种状态;诏,是这种动作和状态的目的。人在“为生民开太平”面前的止步不前,被这个令天下士子忧心如焚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
最终,东坡仍然没有被重用——
一个人的心灵之难反衬出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人颠沛流离的苦难折射出的是隐匿历史规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