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部电影,看完感受是很压抑的,甚至是有些愤怒的
电影里老四和贵英的这段短暂的一起的生活,从寒冷的冬天,走到了收获的季节,然而他们都顺利的渡过了寒冬,确在丰硕收成的时候走到了尽头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和电影里的西北,我生长在更加富饶的南边,农民一年四季的生活还是近似的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儿时的我眼里并不是那么美好的,春天,清明前父母收割好油菜,晒好,然后打菜籽油。一边犁秧田,播种,等秧苗长到20cm高,就要开始每天早晨早起去拔秧,早饭后父母去已经犁好的稻田里一行行的插秧,我继续拔秧,不时腿上突然一阵痒,低头看见的是一只吸饱了血的水蛭。奶奶会帮忙把水蛭拿掉,然后告诉我,过去化肥农药使用没有现在普遍的时候,他们隔一会腿上就会爬满,所以每次它们都要带一竹筒石灰在田埂上,隔一会上岸抓一次,放到石灰桶里,让它们脱水而死,那个画面想想我的头皮就发麻。奶奶还告诉我水蛭这种生物,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它们如果被切成几小段,就等于变成了几只,而且身体非常的柔然,一会是细长苗条的扁担,一会又是圆滚粗壮的短棒,生活在水里来去自如,吸血都是两头同步,人刚开始似乎会被麻痹,所以没有感觉,等到它们吸饱了似乎才感觉到了麻痒。当然那个时候最喜欢的是每次收工回家的时候,边走边摘边吃野草莓吃的野趣,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是植草莓所不能媲美的。如今春天爬山的时候偶遇会被满足。
几个月后就到了炎热的夏天,好不容易在最热的时候盼来了暑假,也盼来了农忙,第一季水稻的抢收在每一个酷暑里。儿时的我又黑又瘦,因为割稻子的时候我不喜欢草帽,于是裸晒在稻田里弯腰割稻子,抱禾苗给柴油机边打禾机的父母,有些田干的不够透,还要在湿地般的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回,那时候我就跟我我妈说,我一定要认真读书,以后走出农村,不种地,我妈问我长大要做什么呢,我说当律师,律师很正义,而且我觉得自己口才不错,逻辑思维也很好,我妈很认可,说很适合我,后来我也不知道经历了什么,似乎把那个梦想只是放在了梦里,而接受了现实里的生活。
也许你以为割完了第一季水稻就结束了,可事实是,我们还要马上犁田种第二季的晚稻,等晚稻种好,又到了摘花生的季节,我已然忘记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花生的,但是儿时的我一定是不爱的。收好的花生洗好晒干后密封保存可以留很长的时间,端午节的时候会煎花生饼和豌豆饼,现在已经有10年以上没吃了,因为食物太丰富了。庆幸在一个有酒文化的家庭里长大,花生米也是家里长辈们喜爱的下酒菜,然而,如果要自己一颗颗的剥壳的话,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就会疼上一晚上。春节的时候是炒花生,因为花生壳比较薄的缘故还是为了受热均匀,花生是和板栗一样,用沙子来炒,炒花生香脆。如今好像即使在农村,大家也都是买店里炒好的成品。
水果的爽口是让人幸福的,从春天的枇杷,李子,杨梅,夏天的西瓜,甜瓜,黄瓜,桃子,到秋天的香梨,柿子,板栗,橘子,柚子,到冬天的脐橙,苹果,总之,那时候的我似乎很少觉得水果还需要更多的填充,顺应节气的感受着一年四季自然给予的丰富,让人有一股很强的满足感
秋天是第二季水稻的成熟的季节,是挖藕的季节,是板栗,橘子,柚子,柿子上市的季节,更是是上山摘山茶果的季节,家里一年四季里吃的油有春天的菜籽油,还有夏天的花生油,冬天的山茶油,还有自己熬制的猪油。当很多人都在宣传猪油饱和脂肪酸太高,胆固醇高的时候,我的母亲教我做菜的方式是:荤菜要素油,蔬菜要猪油,这样不仅香而不腻,而且搭配的结果让身体也会更健康。在城市里似乎很少看到肉摊有猪板油卖,大概都是被饭店等地方预定了吧。宁波的名菜:猪油渣芋艿羹,油渣青菜也是如此的结合。
冬天进入了万物冬藏的季节,所以我的奶奶开始在火笼旁边挑山茶籽,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干燥,山茶果开始裂开成四瓣,然后我奶奶就在楼上进行分离,再对山茶籽干燥后就炸出了高营养价值的山茶油。我的母亲开始了腌制腊肉,再用挑出来的山茶果壳熏制,这样的腊肉不仅颜色好看,而且还有淡淡的清香,所以之前帮着母亲在年前自销一点腊肉的时候,有朋友问我我们的腊肉好在哪里,我会告诉首先肉是农村的土猪肉,其次是熏制的材料和方式,会让腊肉也更加的香。还有就是自家古法豆腐做好,在一层干稻草,一层豆腐的层叠递进里,豆腐借着冬天的低温发酵长霉,制作了豆腐卤的豆腐就好了。然后是酿糯米酒,高粱酒的时候,秋天收获的晚稻,高粱,都在这个季节里开始发酵变成酒。再晚些,有人干水塘,干水库,因为冬天水少,养了一年的鱼要丰收。除了腊肉(包含猪身上大部分可以吃的:腊猪脚,猪肝,猪大肠,灌香肠),牛肉干,霉豆腐,我们开始腌制辣霉鱼,咸鱼干,小鱼干,还有板鸭,在不断临近的春节,我们还会全村人到我家里来做沙琪玛,花生芝麻糕,用番薯熬糖,妈妈总说现在买的没有自己做的好吃,还容易上火喉咙发炎。过去人们因为物质的匮乏,冬天总是会存储很多的食物,而今,我们食物丰富的程度却常常让我们选择综合症,又不免去怀念当时手工制作其乐融融年味的特别。
好像忙碌的这一年,在冬天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年
我还记得是每家建房子,其他邻居都会去帮忙,尤其是封顶的那天,一定是更多的亲人会来一起互助的,好似大家都在内心里雀跃生活变得愈加美好的过程。
哪家有哪个菜丰收了,一定会给还没有丰收的邻居送去;做了艾米果,粽叶饼这些也会给各家分一点,只是分享家里的喜悦;我第一次吃到开心果,是邻居哥哥的女儿从深圳工作回家过年,给我们在晚饭的时候送来的;我第一次吃到杨桃,是在海南工作的邻居哥哥从那边人肉背回来的;还有很多第一次,都是邻居们给予的,我从来都觉得儿时的农村大家都很互帮互助,也乐于分享快乐和喜悦,有红白喜事都是其他人一起帮忙去一部分一部分分担的,那时的人们也没有那么的自私和势力。
电影里,这些部分明显过了,哪有自己的弟弟建房子,哥哥家权当不知道的;自己的儿子结婚,连饭都不喊弟弟吃只会使唤弟弟帮忙的,而且是没有父母唯一活着的兄弟。更不会让自己的妹妹去住后院而不是房子,更不可思议的是,贵英给老四送饭,一个跟头栽河里了,没人救也没有人去喊在地里干活的老四,直到他路过才跟他说他老婆掉水里这种场景。还有村里首富的儿子,每次来接老四去献血,都是靠一顿饭和一件衣服就打发,感觉着就是为富不仁到了这种程度,依靠村民发家的人,再不懂感恩,也会在自己的救命恩人那里去投入,要想老四长期输血,难道医生不会提醒要补充营养才可以吗,光靠一点馒头,稀饭,面条他能撑多久。而且那些土地里生长的人都懂的道理,我想依靠土地发家的首富也是懂的。土地靠滋养人还需人敬畏
很多人看到了老四和贵英的相濡以沫,相互之间的怜惜,看到了他们在苦难的生活里的韧性,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活的更像疯子口中的麦子,被镰刀割,被鸟儿啄,被磨碾,但麦子始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的做了麦子。电影的最后,生活还是没有放过这对苦难的夫妻,最后归于尘土。就像老四的馒头掉在土里,贵英让他不要吃,他却说土才是最干净的。住在高楼的我们,时常要到地上接地气,而我们似乎常常忽略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