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自查自纠、检视反思的场景中,“学习不够深入”“创新意识不足”等“万能问题”高频出现。这些表述看似放之四海皆准,实则是精心绘制的“脸谱”,掩盖真实短板;是包裹批评锋芒的“糖衣”,钝化反思利器。此类问题似是而非、不痛不痒,不仅无助于解决真问题,其本身恰是形式主义作风的集中体现,折射出部分党员干部的“鸵鸟心态”“过关心态”与“躺平心态”。破除这一迷思,亟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求真务实的态度,推动问题查摆从“纸面文章”走向“灵魂叩问”。
一、“万能问题”泛滥:形式主义的现实镜像
“万能问题”的盛行,是形式主义顽疾的具象化,其危害深嵌于三种典型表现:一是“脸谱化”取代“个性化”:部分干部惯用“学习不够深入”“创新意识待加强”等套话,代替对自身短板的精准画像。这种千人一面的模板,将严肃剖析异化为“填空游戏”,让查摆沦为“隔靴搔痒”,年年相似却改进寥寥。二是“皮毛化”掩盖“根子化”:反思群众工作时,以“工作繁重”为挡箭牌,回避脱离群众的思想根源;检视自身问题时,以“业务失误”的浅层表象掩盖理想信念滑坡等本质病灶。此类避实就虚的“障眼法”,如同用止痛药缓解慢性病痛,无法根除病灶。三是“软化”消弭“锋芒”:本应锋利如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对上级奉虚礼、对同僚装沉默、对自己走过场”的圆滑中逐渐失去棱角。专找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挑刺”,只为换得“大家过得去”的表面和谐,实则是担当缺位的典型表现。
二、心态病灶:万能钥匙为何失灵?
“万能问题”被奉为圭臬,根源在于三种心态作祟:一是“鸵鸟心态”,畏惧直视真实。部分干部“怕丢面子、怕惹麻烦”,宁愿埋首“万能问题”沙堆自欺欺人。回避问题如同掩耳盗铃,终致“小管涌”变“大塌方”。二是“过关心态”,追求表面文章。查摆被异化为“平稳过关”的任务,社交媒体模板流行印证敷衍心理。以“空对空”答案蒙混过关,实则是错失自我革新的契机。三是“躺平心态”,惰性滋生敷衍。个别“佛系干部”缺乏攻坚锐气与为民真情,未解难题便难觅真问题,只能“闭门造车”炮制套话,用空洞表述掩盖本领恐慌。
三、破立并举:从形式桎梏到真改实效
根治“万能问题”,需三管齐下:一是开门听声,深入群众寻真问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在“心贴心”对话中捕捉突出、急迫的真问题。将反省作为必修课,让查摆回归“心与心”的真诚独白。二是动真碰硬,亮出问题见真章。杜绝将查摆变为“秀场”,营造讲真话、容缺点的氛围。敢于“对号入座”,将模糊轮廓细化为清晰画像,以“辣味十足”的批评压缩形式主义空间。三是钉牢整改,长效追踪求真效。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深层次问题紧盯不放。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实行销号管理,严防反弹回潮,确保整改见底清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但这样做最主动。”。依赖“万能问题”,实则是形式主义的歧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查摆问题贵在精准,唯有摒弃套路,以自我革命精神直面问题、深剖问题、解决问题,方能在破立之间淬炼担当本色,筑牢为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