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5 11:49
初次与你相识,源于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分享《题玉沙桥》:“乡村四月亦繁华,古木苍苍掩玉沙。津梁虽老仍可渡,不负桥边苦楝花。”于是“玉沙桥”三字就深深植入心底:也许喜欢这首诗,也许喜欢“玉沙”二字,亦雅亦璞,秀气古朴,也许喜欢所配的图——泛着涟漪的水面朦胧着盘虬卧龙,绿叶轻摇扇面,让古木显得苍劲而不失温柔,被春雨濡湿泛着绿意的鹅卵石小径,透着清亮,透着生机,像一位温文尔雅的公子,既让你穿越回过往,又导引你走向未来,特别是一群闲游于碧水上的白鹜鸭,顿时令人气朗神清。于是,“玉沙桥”总在我的脑海回旋荡漾,我知道,当我去拜读时,已非别人那时那地那刻所感之景,所悟之境,但心仍向往之。
第二次与你相交,我只是一位过客,还未全览你的容颜,一场暴雨就铺天盖地而来。虽如此,还是留下了你的只影片景:天光树影桥颜共徘徊,闲人游客老者齐蒙荫;感受到了:“活活廻映影重重,朗朗水流水浪浪”的独特之境。
第三次与你相往,是特意为之。
时间是七月初七,天上的鹊桥令人遐思飘飘,河上的你让人流连忘返。
远望,你绿影重重,只见其形,未见其身,如亭翼然临于河上。我们经过一段现代铺就的鹅卵石小径,就来到了你的尾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活活廻映”四个字,其色黑,在缥碧色为底匾额的衬托下,闭上眼,仿佛有无数的船只在碧波上穿梭荡漾。进入汝身,你的简介迎面而来。我认真观察并阅读了起来:配图是桃花为面纱,太阳初上树梢斜照而下的你,文字写的是:马屋玉沙桥——坐落于四堡马屋村口,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为我县现存较完整屋桥之一,此桥设计精巧,美观大方,长30米,宽5米,高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上张伞蓬,廊分九框,首尾中间构有宫殿式之杰阁,高低错落,结构合度,桥底下有岩石鳌墩,上层架有枕木,为斗拱式。“由于是门外汉,只有依文画瓢,依文而观,看一下,想一想,哦,原来如此。
鹅卵石,亦我所爱也,不觉边走边数,看着它那光滑如玉的容颜,不禁想到:“容颜美者,多年轻;而它却是过往沧桑的承受者——有的急步匆匆,有的悠哉游哉;有的缓慢沉重,有的轻盈飘逸,有高兴的,有愁苦的,就像一面面镜子呈现人生百态。”
行走到中间,安有三神龛,神龛上赫然悬挂着用绿色书写的“普济津梁”的黄底扁额。于是我想:“普济津梁”着绿色,是否有绵远流传之意,是否有既渡古人,又济今人,既济人身,又渡人心之义呢?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你的头部,头部上也挂着缥碧色的扁额,写的是“朗朗上行”四字,其色亦黑,嘴里默念着,仿佛身边就有一群挑着担的行人在此匆匆而过,抛下背影,令人追寻。
最后,我们踏着青砖铺就的台阶来到了桥底,水之清澈,沙石直视无碍,激起了小孩捡石打水漂的乐趣,哗哗的流水声伴随孩童的嬉闹声,给你剪了段时光,弹了首小荷。有的人拿起手机,站在水里,或伏或仰或趴,各竟其能,以求拍到你最美的丰姿,但无论怎样取舍,似乎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为有诗云道:横看成风侧成景,远近高低境不同。
稍事休息后,我们原路返回,回望你就像一位仙翁默守在自己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