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放学前,陈老师抱来一摞旧杂志和五颜六色的卡纸:"下周全校要举办义卖会,所得款项捐给山区图书馆——现在开始分组筹备!"
喵叽小组的塑料箱里堆满手工艺品:童童用作业本余页折的千纸鹤,点点从家带来的闲置玩偶,喵叽自己串的玻璃珠手链。三人围坐在教室后排,计算器噼啪作响。
"包装袋每个0.5元,定价必须覆盖成本。"童童在笔记本上画着表格,"千纸鹤成本主要是胶水和时间,建议定价2元;玩偶原价30元,但二手折旧......"
"我的小熊明明九成新!"点点把标签牌改成"限量款15元",被陈老师用红笔圈出:"操场对面文具店的全新款才12元。"
喵叽数着玻璃珠小声说:"材料费花了8块,如果每串卖3元,至少卖出3串才能回本。"她突然灵光一闪,"可以买两串送千纸鹤,捆绑销售!"
周六清晨,操场支起二十顶遮阳棚。童童负责收银,纸盒上贴着二维码和现金袋;喵叽把摊位布置成"解忧杂货铺",手写广告牌标注"每笔消费捐1元";点点举着自制喇叭喊:"买玩偶送幸运贴纸啦!"
四年级班的智能音箱开始压价促销,喵叽的千纸鹤半小时没开张。"降价吧?"点点急得冒汗,童童却摇头:"成本线是1.8元,我们可以送服务代替打折。"
"买满5元免费编姓名手链!"喵叽举起彩绳招牌,摊位立刻围满人。三年级的小雨掏出所有零花钱:"要给山里小朋友买绘本,这串手链能再加颗红珠子吗?"
午休清点时,童童的账本已有83.6元收入。点点数硬币发现缺了2元:"肯定有人趁乱没付钱!"陈老师递来湿巾擦汗:"损耗率在5%内都正常,重要的是你们帮图书馆筹到25本赠书。"
四年级班突然抱来滞销的文具大礼包:"合并摊位提高销量?利润四六分。"童童检查标价后拒绝:"你们的成本转嫁不合理。"喵叽却收下十本空白画册:"我们可以改成爱心留言本,每本加价捐2元。"
义卖结束前十分钟,点点突然冲向捐款箱。"小熊没卖掉…直接捐了吧。"她偷偷擦掉标签上"15元"的痕迹。陈老师弯腰在捐赠卡上写:"来自点点同学的特别礼物——承载过梦想的玩偶更珍贵。"
夕阳西下,喵叽数着最终账目:总收入217元,利润率31%,另收到捐赠物品23件。童童把成本表与捐款明细贴在教室公告栏,喵叽剩下的彩绳编成"财富爱心结"挂在窗边。陈老师最后写下注脚:"真正的经济学,是把每一份资源变成温暖他人的光。"
(本章聚焦现实财经知识:成本核算、二手折旧率、捆绑销售、公益捐赠税务抵免概念;伏笔:义卖会中未售出的千纸鹤将在下章触发"库存管理"课题,山区图书馆回赠的感谢信附有当地特色经济调查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