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结婚率仅为7.3%,这个数字创下了近10年来新低。在各省份中,结婚率最低的上海更是只有4.4%,这意味着1000个上海人中里,只有不到5个人结了婚。浙江5.9%为倒数第二,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不只是中国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国外也如此。
美国数据表明,事实上,1984年记录在案的结婚人口有248万人,而到了2013年,结婚人口数量已经下降到了213万人。联合国收集了大约100个国家的数据,显示了从1970年到2005年结婚率的变化情况。4/5的国家结婚率有所下降。
例如,澳大利亚的结婚率,从1970年的平均每1000人中有9.3个结婚,下降到2005年的5.6人。埃及从9.3人降至7.2人。而波兰,从8.6降至6.5人。而且这一变化并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比如最大跌幅之一发生在古巴,从13.4降至5,而最大涨幅之一发生在邻近的牙买加岛,从4.9涨至8.7。而日本,去年还创了结婚率十年新低。不死心的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还为此特地做了数调。却发现:在日本,18~34岁的单身女性里,每10个人就有将近4个是 “ 零异性接触经验” 。单身男性10个人中,就有3个半是 “零异性接触经验” 。
结婚率下降发生在各个国家,无论贫穷还是富有。
贰
现在似乎进入了“全民催婚时代”,不只是家长催婚,现在就连各大电视台都开始做相关方面节目了。比如:湖南卫视播出的几档节目:《我家那小子》以及它的姊妹篇《我家那闺女》,还有浙江卫视正在热播的《做家务的男人》,都在催婚催生。
36岁的吴昕的人生大事一直是父母的心病,不止节目中嘉宾和父母催婚,还有网友也在催吴昕找对象,虽然吴昕的父母是希望女儿幸福,能够早一点成家稳定下来,但是,单身的吴昕真的不幸福吗?节目中播出了吴昕在北京的独居生活,她一个人住着装潢精美的大房子,有一个很多女孩子梦想的大大的衣帽间,拥有一桌子化妆品,有一大堆少女心的玩偶,休息的时候一觉睡到自然醒,饿了点个外卖,悠闲地刷着剧下饭,她能在家宅一天。到了晚上,又变成精致的猪猪女孩,化个精美的妆再去泡个脚,然后一边泡脚一边看书,或者小憩一会儿。不慌不忙享受着独处时光,连在演播室观察的大张伟都忍不住感叹:她活得太舒服了。
她是没有结婚,但是她真的不快乐吗?
有的人会觉得她很孤独,可是那只是你们眼中的她,她自己觉得活的舒服自在、快乐幸福不就可以了吗?她之前在《脱口秀大会》上坦言她觉得谈恋爱很麻烦,一个人挺好的,她有钱有颜有工作,真的不着急。
现在有很多女性都不着急结婚,甚至选择了不婚,因为她们没有必要依附于婚姻和男性而生存。新时代很多女性有工作、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工资甚至比一些男性还高,经济独立,想买东西就买,想去旅行就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约束。然而,如果结婚了将会面临婚后家庭的各种琐事:家务、孩子、婆媳关系等等,再也不能像独居时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种原因让她们在婚姻的门槛面前驻足。
叁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婚育观发生了改变。以前的人认为每个人都必须结婚,结婚不需要理由,传统就是如此。可是如今的人不再认为结婚是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情,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丁克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传统婚育观念已经成为历史。个人主义的婚育观正在取代旧有的家族主义婚育观。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所经历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水平都不太高的时候。他们那时候受老一辈的影响,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性格,父母意见,而对外表这些只要正常就可以。且以往的交通、通讯不便,社交择偶圈小;除了外出打工的人会结识到不同的朋友,可能会自由恋爱,那些留在家乡的男女基本上婚嫁皆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而我们经历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女性经济能力趋向独立自足,对男性依附关系减弱。物质的富足,生活的便捷,个人精神价值的意识觉醒,普遍高等的教育水平。使得两人组建婚姻的决定性因素,除了经济匹配,更多考虑是三观是否一致。也开始探索,除了婚姻家庭以外的,是否有更多不同的人生体验模式。这也是为什么,这代人在神圣的婚姻殿堂面前,愿意更加耐心地等待与自己灵魂契合的那个人。
肆
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很多孩子都出生于离异家庭。孩子特别容易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并不了解成人关系的复杂性。对于他们来说,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弄清楚什么是健康的浪漫关系。成长于离异家庭的孩子,见证了父母的离异,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长大后的婚姻观念,他们会害怕自己跟父母一样重蹈覆辙,导致他们对婚姻更加的谨慎,或者是不愿意结婚。
韩国有一个综艺叫《同床异梦》,是讲夫妻关系的,其中我很喜欢于晓光和秋瓷炫这一对模范夫妇,她们两相处的模式真的很让人羡慕,对彼此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意,在节目中于可爱的父母出镜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于可爱是在父母非常恩爱,家庭氛围十分温暖有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俗话说有样学样,于晓光从父母身上看到了夫妻恩爱互相体贴,所以在结婚以后也对妻子温柔体贴,经常制造惊喜哄妻子开心。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我们成年以后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往往会模仿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父母之间若能和睦相处,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好榜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学会表达爱以及对婚姻的正确认知。而坏的榜样,会对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恐婚甚至不婚,不懂得如何去沟通如何表达爱和回应被爱。
家庭不仅创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应该被怎样诠释。
伍
“穷”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之一。现在结婚需要越来越高的物质条件,当今社会对婚姻的幸福绑架进了太多的物质条件,比如车、房、彩礼,加之一些情感自媒体不断提高择偶标准,致使当代年轻人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对婚姻的内在期待。在许多人尤其是男性看来,只有事业有成、在社会上有地位,才有时间有成本去谈婚论嫁。事实上,如果要有房有车有学历有稳定工作再结婚,恐怕大部分人需要到40岁才能达到某些人的婚姻标准。
而且对于许多“单身贵族”来说,害怕“婚后复贫”、“失去自由”,是其选择不进入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女性大多都独立了,没有必要依附于婚姻和男性而生存。
在婚姻中,婆媳关系、孩子教育、生活开销等家庭琐事会冲淡浪漫的爱情,让双方陷入柴米油盐的琐碎当中。而且,如今婚育的机会成本大增,年轻人若选择婚育,意味着要放弃可能的求学深造或职业升迁机会,年轻人在婚姻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很多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陆
日本NKH电视台,在2018年推出了一个特别的记录节目:《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节目中记录了 7 位日本老奶奶,老年单身的生活日常。
她们10年前就在同一栋公寓里各自买了一套单间,然后开启了不一样的同居养老生活。这些奶奶,年轻时都是很优秀的职业女性,她们中有电视台播音员、报社记者、广告撰稿人、企业宣传部长、养老院理事长等。
团体发起人村田幸子奶奶,因为不满日本女性婚后须辞职回归家庭的传统习俗而终生未婚,嫁给了工作。其他的奶奶,也有因工作、婚姻动荡、自我选择等各种因素,选择做好养老的经济储备,并单身至今。
她们还为团体取了 “个个 Seven” 的团名。寓意为:每个人既是独立个体,又能团结一起互相照顾。她们经常一起开茶话会,探讨生命与死亡,有空的时候还结伴去旅游。她们也相互约定生活自立,不给彼此添加麻烦,保持各自舒适的独处空间。
这个纪录片让许多人明白,老来幸福不一定膝下承欢,儿孙满堂,才是颐养天年 。只要攒够经济实力,生活也可以有更多不一样的模式选择。
世界本该是多元而丰富的,关于婚育也该是多种选择形态的。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有权利选择,自己有能力负责的。
柒
《奇葩说》曾经有一个辩题是说:剩男剩女找对象,该不该“差不多得了”。其实这个题目就是在问找对象该不该将就?我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将就,但是现实中真的每个人都能找到与自己三观一致灵魂契合的人吗?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迫于年龄、父母催婚压力,而不得不去相亲,最后和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生子度过余生。
我很喜欢张泉灵的观点:你找对象一定会有自己不能割舍的标准,就是绝对不能“差不多得了”的标准。其实找对象就是在和你内心那个最在乎的标准进行对话,内心最坚持的那个标准无非是找一个聊得来,能够一起携手度过一生的人。如果不能达到那个标准,千万不要“差不多得了”,因为一个人的孤独终老很可怕,但两个人的孤独终老更可怕。
李宗盛在《晚婚》中唱到: “我从未想过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灵魂。”这大概是史上最晚婚的时代,人们对爱情要求的最完美,每个人都在找Ta灵魂完美的另一半。
晚婚不是逃避,而是在对自己的真心、人生负责。不是婚姻不重要,正是因为婚姻太重要了。无论选择早婚或是晚婚,在交付真心的过程中我们都相同的一点是:对于婚姻我们都想再慎重一点。
不得不承认,万事顺遂只是美好的愿景,缺憾才是人生常态。无论是恋爱、结婚还是生子,它们都是人生中的一道程序,从不来不是人生的必须。
最后,用三毛的一句话结尾吧:“我喜欢看见幸福的人,不管他们结不结婚。”希望你们都能够找到与自己灵魂契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