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们,好久不见,十分想念。
在这个特别的2020年春节,我相信在这个“足不出户”(我到你家你紧张,你到我家我心慌)的特别时刻,许多人捧起了书本,抑或是开启了电子书之旅,我也是其中一份子。今天呢,就和大家分享一本最近读得书,愿与君共勉。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皮上2个醒目的大字所吸引,这两个字也是本书的名字:《定位》,本书作者艾·里斯(营销史上的传奇大师、全球最顶尖的营销战略家,定位理论创始人之一,与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GE前CEO杰克·韦尔奇一起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全球十大顶尖商业大师”。艾·里斯专门辅导全球500强企业如微软、宝洁、GE等的营销战略)、杰克·特劳特(定位之父,全球最顶尖的营销战略专家,是特劳特全球伙伴公司总裁,该公司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国际营销咨询公司之一,在全球2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翻译邓德隆、火华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定位》。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将会为大家介绍为什么要定位?什么叫做心智和定位?又要如何做定位?
在最后,我也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书中所述的定位与个人的关联性。
一、为什么要定位?
提到“定位”二字,不知映入大家脑海的会是什么?
是手机地图中的定位?
是人生定位?
还是另有他什么答案?
而本书中有关“定位”的观念,被称为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虽然本书主要内容和企业战略与营销相关,但也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多多少少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信,我们一起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第一个单独驾驶飞机飞越北大西洋的人是谁?
Key: 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
那么,第二个人是谁?
不好回答了吧?
(2)第一个在月球上漫步的人是谁?
Key: 当然是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那么,第二个人呢?
(3)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
Key: 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
那么,第二座呢?
(4)你的初恋情人是谁?
而第二位又是谁呢?
其实从小到大,占据我们心智的无数个“第一”,如第一个人、第一座高峰、第一家公司等等,都是很难从我们记忆中抹掉的,以至于那些排名“第二”的人或物无法被记忆,因为第二是很难进入心智的,它将一无是处。同样,对于产品而言,对于企业而言,那些在我们心智中留有深刻印象的、排名第一的品牌,已经占据了我们的心智。
在商业上成立的原理,在自然界中也同样成立。
动物学家用“印刻现象”来描述新生动物第一次见到生母时的情景。仅需几秒钟,幼小的动物就能永远记住母亲的形象。你也许觉得所有的鸭子看起来都一样,然而,不管你怎么打乱鸭群,即使是刚出生一天的鸭宝宝,也总能认出它的妈妈。不过,也不全对。假如印刻过程中,鸭妈妈被一条狗、一只猫,甚至是一个人所替代,那么,鸭宝宝就会把对方当作自己的生母,不管它们长得有多不一样。
坠入爱河的现象也类似,尽管人类比鸭子更会挑选,但他们远不如你所想象的那样会进行严格的挑选。
假如你想在爱情或者商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到第一个进入心智的重要性。在超市中建立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和在婚姻中建立对于配偶的忠诚度是一样的。你要成为第一,然后留心别给对方移情别恋的理由。
类似地,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在生活中,当我们提起“歌手”这个职业时,你第一个想到得人是谁?是韩红?是孙楠?是TFBOYS?等等。 又比如,当我们提起“靠谱”这两个字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得人又是谁?是家人?是伴侣?是朋友?等等。其实自己脱口而出的第一人,便已根深蒂固地定位在了自己的心智中。也就是说,在自己心智中,该职业或是该品格,和这个特定的人,已经化作了“等号”,并互为代名词。
二、什么是心智和定位?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是“心智”?“定位”又是什么意思呢?
接下来我与大家一一解说。
而关于“心智”,书中这样介绍到:
人们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A.Mller)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可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单位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必须牢记的事项通常只有七个,比如七大世界奇迹、七个小矮人、葫芦娃七兄弟、七仙女等等。
商场如战场,我们看似企业争夺得是市场份额,但究其原因,其实企业争夺得是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固然不再是土地与资本资源,甚至也不是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这些组织内部资源没有消失,但其决定性的地位都要让位于组织外部的心智资源(占据一个定位)。没有心智资源的牵引,其他所有资源都只是成本。)
要想“在心智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信息”,你首先需要的根本不是信息,而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被其他品牌占领的心智。举个例子来说,一般人的心智已经像滴水的海绵,只有挤掉已有的信息,才能吸收更多的信息。然而,作为企业方的我们,却持续不断地把更多的信息灌进已极度饱和的海绵中,结果,我们会为自己的信息无法被接收而感到失望。就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但忽视了对方心智已经饱和的状态,我们的一厢情愿已无法植入对方心智,比如,坠入爱河的现象就是如此。双方一定要在彼此都能接纳对方的情况下相遇,两个人能的心智中都还有空位,也就是说,双方都还没有深爱着其他人,才能够两情相悦的可能性,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对于“定位”的概念,书中这样解释道:
20世纪70年代:定位诞生。
定位并非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产品进行定位,让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
“定位”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营销史上指出: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潜在顾客的心智。潜在顾客的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
同样,任何人都能够运用定位战略在人生竞赛中领先一步,或者说:如果你不懂、不会运用定位战略,无疑会让你的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了解了以上两个重要概念后,鉴于能进入顾客心智的信息是那么稀少,那如何做,才能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好企业想要的“定位”呢?
书中这样说道:定位思维的精髓在于,把潜在客户的已有认知,当作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以在顾客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这个过程被称为“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已经存在的联系)。
在我看来,就是打散心智中原有认知,重组为新认知的过程,而这个新认知就是我们想要“定位”结果。比如,对于产品而言,作为企业方,我们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在客户心智中由排名第三上升为第一(客户通过广告或者体验服务等渠道,更多了解产品更多优势并认可产品等等,潜在客户心智认知发生改变);如果谈恋爱的话,我们希望在自己所喜欢人的心智中,自己的定位可以由“备胎”升级为“未婚夫或者未婚妻”(心仪对象通过一些事情对自己有了更多了解与认可等等,心仪对象心智认知发生改变)。
三、我们又要如何做定位?
接下来,我们通过书中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来了解如何用“定位三步法”做好企业定位。在商业中,众所周知,广告可以影响消费者心智。
这是关于一家生产“焦糖奶球”的糖果商,如何在“好时糖果棒”(而非“焦糖奶球”)流行的市场中获胜的例子,结合定位三步法加以分析:
定位第一步:了解奶球的潜在客户。
经调查显示,奶球最适合的潜在顾客,是那些出入糖果店不下数百次、经验丰富的糖果消费者,这类潜在顾客的平均年龄为10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属于谨慎、多疑而又精明的糖果买家,对性价比也十分看重。
定位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优势,或是利用其优势中蕴含的弱点,建立自己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由于广告预算有限,为奶球从头开始建立品牌认知几乎不可能。要想使奶球进入小朋友的心智,可以借助竞争对手投入的数百万广告费,让奶球成为比糖果棒更好的替代品。
幸好,竞争对手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弱点可以加以利用。观察下好时糖果棒当时的大小、形状和价格,就会发现这个弱点是多么明显:糖果棒不耐吃。小孩字吃完一根售价为30美分的好时糖果棒,仅需2.3秒。美国的糖果消费者心中潜藏着一种强烈的不满情绪。随着糖果棒越变越短,这种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如下的抱怨:“好不容易挣来的零花钱,买几根糖果棒就没了。”,“要么是我吃得更快了,要么是糖果棒比以前短了。”,“现在的糖果棒一眨眼就吃完了!”
竞争对手的软肋就在于此。
对比而言,奶球与糖果棒不同,包装使用的是纸盒,而不是塑料纸。这样一来,小朋友就能吃到15粒散装的裹着巧克力的焦糖奶球,可以慢慢吃。与糖果棒相比,一盒(共15粒)奶球能吃很久(如果你想把一整盒奶球全部塞进嘴里,就会把嘴巴粘住,张都张不开)。
那么,奶球的新定位是什么?
基于上述发现,糖果商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品牌:耐吃的替代品。
对,“耐吃,糖果棒得替代品”,这就是奶球的新定位。
定位第三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这一定为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让我们在脑子里想象一下30秒电视广告得场景,看看“耐吃”这个定位概念是如何戏剧性地体现为小朋友的利益点的。广告旁白和画面如下:
(1)从前,有一个小孩,他有一张大嘴……(广告画面上,一个小孩站在一张大嘴旁边。)
(2)……爱吃糖果棒(小孩将糖果棒大把大把地扔进大嘴里)。
(3)……然而,那些糖果棒很快就被吃完了(小孩手里的糖没了,大嘴十分沮丧)。
(4)后来,小孩发现了奶球焦糖巧克力(小孩举起奶球,大嘴垂涎欲滴)。
(5)大嘴爱上了奶球,因为可以吃很久(小孩把一粒粒奶球放到大嘴的舌头上)。
(6)(随后,小孩与大嘴齐声唱起了广告主题歌)当糖果棒已成追忆,奶球还没吃完。
(7)给你的嘴巴来点奶球吧(小孩和大嘴都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备注:(1)到(7)的相关广告图片如下
大家可以想想,这个广告的效果如何?
事实证明,该电视广告不但扭转了奶球销量下滑的态势,而且在此后几个月内,创下了销量上的历史新高。
这个定位案例告诉我们的经验是:在这个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做好定位相当重要,并且定位问题的解决之道,通常要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寻找,而不是从产品本身寻找,也不是从企业方的心智中寻找。
同样,这个案例也应证了:
(1)定位思维的精髓:把潜在客户的已有认知,当作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以在顾客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已经存在的联系)。
(2)如果要想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创建一个定位。这个定位不仅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弱点,而且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
本书涉及了诸多案例,共计22个章节,包括了定位方法及相关陷阱的介绍,也包含了企业定位、产品定位、服务定位、国家定位、个人及事业定位等等。最后,我与大家再分享下最后3章节的内容(摘录原文重要字段),供大家参考,我想这些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部分,因为这些内容关乎个人及一生。
四、定位与个人的关联性
第20章 个人及事业定位
一、定义自己
你是什么?人和产品都面临相同的错误,即想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潜在客户的心智究竟是什么。在心智中让一个产品占据一个概念,就已足够困难了。一个产品要占据两三个或者更多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做定位最难的地方,是挑选出你要占据的哪一个特定的概念,如果你要获得顾客心智的关注,就必须做出选择。
你是什么?你在生命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概念来概括自己的定位么?还有, 你的视野能够建立并利用这个定位么?
大多数人不够决绝,不能为自己确定一个唯一的定位概念。他们摇摆不定,指望着别人给自己做定位。
比如,当自己回答:“我是达拉斯最好的律师。”
但你是吗?如果加入我们在达拉斯法律圈,做一项调查,你的名字会被提到多少次?
要建立“我是达拉斯最好的律师”这个定位,需要一定的天分和运气,但更要靠战略。第一步是找出你用来建立那个长远定位的概念。这可不容易,但其回报可观。
二、找匹马骑
有些有抱负的聪明人发现自己前途迷茫,这时他们通常会怎么办?
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想用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和投入来扭转局面。成功的秘诀是埋头苦干,把工作做得比别人好,这样的名和利自然会到你身上,对吧?
错误,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之路,更聪明地努力才是更好的办法。
事实是,一个人很难从自己身上找到名利之路,唯一能够确保成功的途径,是为自己找一匹马骑。出于自尊,你可能难以接受这一点,但是人生的成功更多要依靠别人为你做些什么, 而不是依靠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别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些什么。所以,你如果想在事业上抓住最大机会,就得睁大眼睛,为自己找一匹马。
1. 第一匹马是你所在的公司
你的公司发展方向是什么?你应该押宝在成长性行业上。
2. 第二匹马是你的老板
对你的老板,要像对公司一样,你也要问自己相同的问题。她有没有前途?如果没有,谁会有?要永远争取为你能找到的最聪明和最有能力的人工作。
你的老板若能成功,你很可能跟着成功。
3. 第三匹马是朋友
你在自己公司之外的商界朋友越多,就越可能最终得到一份高职位、高回报的工作。
骑好友谊这匹马的方法,是要经常与你所有的商界朋友保持联络。
4. 第四匹马是一个想法
人人都知道,一个想法比其他任何东西能让你快速高升。要想骑上“想法”这匹马,你必须愿意受人奚落和反驳,必须愿意逆势而行。除非你愿意冒险,愿意接受大量的非议,否则你不可能第一个提出新的想法或观念。
此外,你要耐心等待时机成熟。
绝对不要害怕冲突,一个想法或观念如果没有冲突,那就根本不是一个想法。
5. 第五匹马是信心
对别人以及别人的想法都要有信心。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跳出自身,在外部为自己寻找财富机遇的重要性。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大半生都是个失败者。他的名字叫雷·克洛克(Ray Kroc),他在年纪很大、很落魄的时候碰到了两兄弟,后者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两兄弟有一个想法,却没有信心。于是,他俩以很低的价格把他们的想法联通名字卖给了雷·克洛克。
如今,雷·克洛克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人,身价高达数亿美元。
那两兄弟是谁?他们是麦克唐纳兄弟,每当你吃一份麦当劳汉堡包时,记住是雷·克洛克这个外人的原件、勇气和恒心造就了麦当劳连锁的成功。而不是那两位名字交麦克唐纳的人。
6. 第六匹马是你自己
还有一匹马,它平庸、难相处而且前途未卜。但是,人们经常想去骑它,尽管很少成功。
那匹马就是你自己。完全靠自己,要在商业或者生活上获得成功,是可能的,但是并非易事。
商业和生活一样,是一项社会活动。在其中,合作和竞争同等重要。
以销售为例,光靠你自己不能达成销售,必须有人来买才行。
所以要记住,获胜次数最多的未必是体重最轻、最聪明或最强壮的骑师。最好的骑师赢不了比赛。
赢得比赛的骑师通常是所骑得马最好的那位。
所以,要给你自己选一匹好马,然后全力去跑。
看完第20章,不禁想到了前几日入耳的《劝学》篇章,正如《劝学》所言“假輿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借助马车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万物罢了。”的确,这种异曲同工之妙,证明了“书是相通的”。
第21章 成功六步曲
做好定位不容易,容易犯得错误是,在没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直接找答案。更好的做法,是在急于得出结论之前,先有步骤地思考清楚你的处境。为了理清思路,可以思考以下6个问题:
第一,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定位?
定位是一种逆向思维,定位不是从自身开始,而是从潜在顾客的心智开始。不要问自己是什么,要问自己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已经拥有了什么定位。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中,改变心智会是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相比之下,利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就容易多了。
在确定潜在顾客心智的认知状态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自我主义。“我们已经拥有什么定位”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市场上去获取,而不是问自己公司的营销经理。把自己的产品、服务或概念同潜在顾客心智中已有的认知相关联,是进入顾客心智的唯一可行之道。
第二,自己想拥有什么定位?
第二个问题是要设法想清楚,从长远看可以拥有的最佳定位是什么。“拥有”是个关键词。很多公司在传播规划里向潜在顾客传递的定位是不可能有效的,因为那个定位已经被别人抢占了。
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也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方方面面都想做,将会一事无成。最好让自己聚焦在某一项专业上,建立专家的独特定位,而不要成为什么都想干的通才。
第三,自己必须超越谁?
除了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形势,还必须花同样多的时间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做出分析。对付竞争对手,也是大多数营销局势中的主要问题。
第四,自己有足够的钱吗?
成功定位的一大障碍,是想达成不可能的任务。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花钱;建立定位,需要花钱;保住已建立的定位,同样需要花钱。如今,市场上的噪声非常大。有太多跟风产品和跟风公司,在争夺潜在顾客的心智。要获得顾客心智的关注,变得越发艰难。
如果你不能投入足够的前让自己从噪声中突围,保洁这样的公司就会抢走你的定位概念。有一种应对噪声问题的方式,就是缩小地域范围,一个市场接一个市场地推出新产品或新概念,而不是一下子在全国甚至全球铺开。
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一个城市花足钱比在多个城市投入不足要强得多。如果你在一个地方成功了,就可以推向其他地方。当然前提是第一个地方要选对。
第五,自己能坚持到底吗?
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中,变化是常态。新概念取代老概念,令人应接不暇。要应对变化,有长远的眼光很重要。你要有眼光确定自己的基本定位,然后坚持下去。
定位是积淀而成的概念,利用了广告能长期积累的特性。
你必须年复一年地坚持。大多数成功的公司,很少会改变已经证明有效的定位。牛仔骑马走入夕阳的万宝路香烟高高,你看到播了多少年?佳洁士长久以来一直坚持防蛀,已经针对第二代孩子了。由于变化,企业必须比以往更具战略性思维。
除了极少的特例外,一家企业几乎永远不应该改变它基本的定位战略。能改变的,只能是战术,即为了实施长期战略而采取的短期行动。
这里有一个诀窍,就是保持基本的定位战略并加以改进。这包括,寻找新的方法去戏剧化呈现定位,以及采用新的表现方法以避免令人乏味。
在心智中拥有一个定位,如同拥有高价值的不动产。你一旦放弃,就会发现不可能再拿回来。
品牌延伸陷阱就是这种情况,品牌延伸实际上是再削弱你的基本定位。一旦失去定位,品牌就像无锚之船,漂浮不定。
第六,自己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
创意人通常不接受定位思维,因为他们相信定位束缚了他们的创意。确实如此,定位思维确实束缚创意。传播的最大悲剧之一,就是看着一家企业一步步静心规划出战略方案,然后交给“创意人”执行。结果,创意人在执行中运用了他们的创意技巧后,把战略掩盖在一片迷雾之中,再也无法辨认。
这样的企业,直接在广告中播放描述战略的幻灯片,其效果比花很多钱去做创意要强很多。
你的广告体现了定位吗?这好比,你的着装体现了你是银行家、律师或者艺术家吗?你有没有穿上了“创意的服装”而破环了自己的定位?
创意本身毫无价值,只有当创意是为了戏剧化呈现定位时才能有所贡献。
第22章 定位素养
1、必须理解词语
2、必须理解人
3、必须警惕变化
如今唯一永恒不变的似乎就是变化。
4、要有远见
要做好定位,就必须对企业未来5年、10年的业务做出决策,而不是对下个月或者明年的业务做好决策。换句话说,企业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要为每次的变化调整方向。
5、要有勇气
率先出击,全力以赴。
6、要客观
定位时代,要想成功,就必须极度坦诚。在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设法消除一切自我主语,否则只会掩盖问题的本质。做定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产品,并且了解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是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
7、要简单
只有显而易见的定位概念才可行,由于巨大的信息传播两让人难以应付,所以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法难以成功。
8、要敏锐
这就要求保持极度的克制和敏锐。那些商场上和生活中的大赢家,都是在中间地带附近而非两头的极端地带找到空位的人。
9、要有耐心
10、要有全球视角
11、要有“外部”导向
12、不要什么
综上分享,如果你对于企业或是自己的人生有定位要求的话,不妨在这个特别的假日翻开它吧,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