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快过来,这里还有一个座位。"声音高而尖利,听得我心尖发疼。
抬眼,几位大妈映入眼帘。皮衣,红唇,红头发扎成高高的马尾。一晃神感觉自己不是在公交车上,是在剧院。
"老代他们⋯⋯"
"老周⋯⋯"
"他们家老公⋯⋯"
耳边一直是那些高而尖利的声音。我盯过去,她们旁若无人地说着,完全无视车上其他人都皱着眉头。
又上来三个老人。两男一女。一个老爷爷安静地在前面坐下了,奶奶在我旁边坐下。我起身给另一位老爷爷让座。他挥挥手,很坚决地说:"不用!不用!"我只好坐下。"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一大早就要去上班。工作又累。现在赶紧坐着休息一会儿。"老爷爷站在旁边,对着老奶奶说。"是啊!是啊!他们不容易!"
那段路不太好,颠簸得厉害。我看老爷爷站着,哪里坐得住。
"我再等几站就要下车了。您坐吧。"
老爷爷坐下了,和老奶奶小声说着话。
"你家孙子好能干的……"老奶奶说。
"你家孙女读书很厉害。那个私立学校很出名⋯⋯"
于是他们就聊学校,聊年轻一代的各种努力。
老爷爷穿着深灰色的毛衣,外面套着一件草绿色的布褂,下穿深灰色长裤。大头,圆脸,大眼睛高鼻梁,眉毛浓而长。未开口说话,已是满脸笑容。
我耳朵自动屏蔽了那些高而尖利的声音,安静地欣赏两位老人聊天的情景。
该下车了,我正往前走时,老爷爷对我挥挥手说:“谢谢你。小妹妹。再见!”
微笑着下车,心里暖暖的。我被一种叫做教养的味道滋养着。
二
今日专家讲座主题是"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我的课堂一直关注文体的不同教法,读过一些书,看过一些案例,也在不断地尝试。但是,缺少提炼意识,从来只是自己静悄悄地做,从未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是十年前,每天对自己的东西思考一点写一点,也许自己的东西就能成体系地研究了。
不过,什么时候开始行动都不晚。
虽然专家的观点和案例大多数我都看过,为了尊重,仍然安静地倾听,安静地作记录,希望能发现一些新东西。
其实专家也难当,众口难调。如果自己有很个性化的主张与实践,能给他人带来真实的思考、真实的成长。如果只是罗列别人的观点釆用他人的事例来凑成自己的东西,在老师这个行业,其实不好混,也是对学习对象的一种不尊重。
专家如此,做老师何尝不是。如果一个老师只会照本宣科教知识,孩子的成长空间就会越来越窄。要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全面支持孩子的生命成长,借学科做教育,而不是单纯地教学科知识,练学科能力。
今天的专家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原计划听到十点,再趁着休息离开。下午一年级家长会,答应校长早点回学校。没想到专家讲到十点半了,完全没有休息的感觉。我只好提着包,悄悄离开。
学术厅没有后门,我只有硬着头皮从专家眼皮下溜出去。心跳加速,弓腰驼背,轻而快速地迈步,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坏事。其实这个时候我在左边门,右边也有一位老师出去。
打车回校。车上回忆那个场景,感觉自己像个小丑。如果我保持优雅地离开,别人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我觉得那是对专家的不尊重。也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听课。
好吧,做了不纠结,只是希望自己的身上自带教养的味道。
三
家长会,家长们都在认真地倾听老师的分享,并不断地做笔记。我闻到了教养的味道。
家长培训现场,没有人说话,没有电话铃响起,没有人随意走动。心里暗暗赞叹,这一届的家长,教养的味道浓浓的。
忙碌了一整天,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张文质老师和我们面对面,聊写作,聊教育,聊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体悟。
当张老师谈到:写作核心的东西是把生命的堵塞贯通了。写,审视自己过的每一天,不断地自我肯定、自我反馈,获得安慰。
本来打算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这也是我一贯的风格),今天却有分享的冲动,然后就举手分享了。现在是深夜十一点一刻,我无法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到底分享了什么内容。但是,那种分享后的畅快感,一直留在心里。
忠于自己的内心,时常让自己获得畅快的感觉,我觉得也是一种教养的味道。
谈到写作,王萍笑得"那么傻",孩子的天真自带幸福的感觉。萍萍小时候很幸福,长大以后只要继续幸福下去就是了!
丹丹说:越写越快。估计所有写吧的人都有同感。
庆华说:写,为忙找到了安慰,忙得有价值。让自己的精神成长。带着学生一起参加"挑战21天写作",把一个老师的行为变成了一群孩子与一个老师的故事。为庆华点赞!
张老师回应:体会到写作的甘甜,走出精神上的困顿。我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我还有别样的生活。
这真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晚上听几位大伽(张文质老师,陈大伟老师,还有久闻大名,神一样的存在,这是第一次见面的黄爱华老师)聊天,不只是长见识,更是增智慧。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种别样的味道。
他们不仅是做教育的高手,更是写作的高手。
经常写作的人,应是自带一种高级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