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始见真,白茶还会迎来又一春吗?
白茶,近几年才开始流行。
有谁知道在千年的茶文化里它也曾黯淡无光,明珠蒙尘。
又有谁知道它曾是宋朝的贡茶,在两宋300年里独占鳌头,风靡一时。
白茶之所以能如此风光无限,全仰仗一人之功,他就是宋徽宗赵佶。他当皇帝不行,但他做茶艺师绝对是一把好手。
因为他的偏好,让籍籍无名的白茶,一跃成为了宋朝的贡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云,“本朝之兴,风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可见他对此茶的喜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此,白茶成为国饮,品茶皆以白茶为尊,而且市民茶俗大兴,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中云,“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以文化和生活必需品的双重身份出现,茶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此迎来了白茶的春天。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白茶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微发酵成品茶,而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茶树,产自福建建安(今建瓯),称福建建安茶。这种茶树的茶芽是直的,茶叶是透明的,经过蒸青和烘焙,成品茶具有独一无二清香。
曾经的白茶早已随着历史的洪流,烟消云散。那棵稀缺的古茶树也早已找不到踪影。
今天,白茶因其鲜爽、清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那我们今天的白茶又是从何而来?
今天的白茶,仍然产自福建,但不是曾经的建安(现在的建瓯),而是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
在工艺上也与过去白茶工艺不同。现在的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关键在于萎凋和干燥工艺。其汤色杏黄,毫香显现,鲜爽,醇厚回甘。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绝不像建安贡茶那样“黄金易得,龙团难求。”价敌黄金。
今天的白茶更亲民,可煮可泡,可冰镇,逐渐被大家所喜爱,洗尽一身铅华的白茶,返璞归真的它,是否会迎来又一个春天呢?
这个问题,留给爱茶的你去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