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在谈写作专题纸上电台社群里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现摘录部分讲稿内容,作为纪念。
“我们的功利心,驱使我们做有用的事情,这是人类的本能。但是我们要试着去做一些违背本能的事情。功利心越重,就越不知足。我们便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去放弃一些东西。
读一些没用且不畅销的书,没有目的的去结交一些朋友,放空自己的大脑,任它天马行空,不去理性地思考问题。
人理性时,思考的是利益最大化。只有坠入生活时,才会得到诗意。在庸常的生活中,在一些无意义的时间里,灵感才会迸发。
我父亲跟我说,你现在写文章能赚钱了,你就一直写一直写,就像画支票一样。这就是浅层次的目光,只看得到钱。
在我看来,上帝给予一个人的才华是有限的,不能过度开采,否则就会早早地衰竭。
这也就是我反对日更的原因,过度消耗自己,难以持久,且非常容易越写越假,越写越干瘪,如干涸的泉眼一样。
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伤仲永。仲永童年时天赋异禀,指一件东西,他马上就能作一首诗。仲永的爸爸目光比较短浅,不让儿子沉淀下来好好读书走仕途,反而带着儿子到处表演,最后仲永泯然众人矣,变得和平常人一样普通了。
写作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掏空的过程。如果你一直在掏空,没有停下来休养生息,一定会元气大伤。
对文字怀有敬畏之心,写作要有节制,方能持久。
仅仅凭借体力上的劳动和表面上的勤奋,是无法在写作上有更深层的进展的。且会陷入一种自己已经很努力了的错觉。
我们最珍贵的写作素材,其实也不是平常我们在一些爆文里看到的素材,虽然这些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赚钱。
但如果想成为大家,你所需要的素材,会是特别消耗你感知力的东西。你的言之所见,耳之所闻,双手所能触碰到的物品,所能拥抱的人,双脚所能抵达的角落,你需要调动自己最敏感的触觉,将这些信息全部都运用起来,按照特定的方法,让它变成杰作。
你需要把自己退化成一个孩童,孩童的感官是不被遮蔽的,他们往往能感受到天地之间的灵气,拥有着天生的想象力和修辞。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天在电影院,屏幕上放着一片叶子舒展开的画面。
这时候后排有一个孩子,奶声奶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个叶子长成熟了。”
我们经过系统训练的人,根本想不到成熟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片叶子。
而我们回头想想,许多作家,如民国时期女作家萧红,现代作家三毛,她们的视角其实都是特别天真的。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道: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三毛说:“我爱哭的时候便哭,爱笑的时候便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不光是女作家,就连我们非常敬佩的鲁迅先生,也是有非常天真的一面的。他虽然深知历史的黑暗与丑恶,但是正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才能针砭时弊,看不惯什么就说什么。
他不议论这个世界时,文章是充满童趣的,例如我们都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他记得何首乌吃了就能成仙的传说,夏天因为害怕被美女蛇叫名字而不敢往墙外看,冬天用短棒支起竹筛捉鸟,把荆川纸蒙在绣像上,一个一个地描下来。
这样的作家其实有很多,不仅是作家,诗人更是需要天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微信公众号:一棵花白。棵是一棵树的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