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了,虽然还心有余悸地念想着过去三周在日本的旅行,以及旅行中那些偶尔见了便忘不了的景色与那时的心情,但时间是残忍的,不停止的,什么都在进行中。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高中那会儿,周日的傍晚在车站等着去学校的车。那个时候,觉得高中离自己的家很远,说是远,其实也就是半小时公交车的车程,可是当时就是觉得很远。我的家乡是个小城市,当时的活动范围差不多是骑车半小时的范围,所以坐公交,而且一坐坐半小时,对我来说简直是城市的另一头!再加上,当时为了方便上学,住在了离学校近的姨妈家(就是那种骑车半小时到的距离),一住就是三年,每逢周末才回到父母家。所以,那时很讨厌或着很逃避周日的傍晚,那就意味着我要坐车回学校上晚自习了,意味着我又要离开爸爸妈妈去姨妈家了。虽然姨妈待我有如亲生,但毕竟那种感觉还是不能与亲生父母相比。
我并不是一个恋家的人,18岁起就在北京读大学了,在北京的三年中,也不是每次放假都回家。那个时候,心里总是承受着关于未来的打算,去实习,去旅游,去参加比赛,让自己的假期也不闲着。现在想来,反而有些遗憾。自觉当时忙碌中错过了一些“无用”的美好,可能是风风火火的爱一场,可能是无所事事的晃一天,可能是认认真真的陪家人度过一个暑假。直到21岁来法国,与家人的亲密程度更是越来越低。刚开始联系虽然每周一次,但会开视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抱着电脑给他们看在法国农村里第一次租的房子每个角落的样子。后来,在我断断续续的学习与实习期间,买了无限国际长途的forfait,频率稍微增多了些。那时候,烦心的事情很多,什么考试啦、实习啦、生病啦、找工作啦、男朋友啦、搬家啦,好像很小的一件事只要跟妈妈说了,听到了她的鼓励,事情就会明朗起来。工作以后,因为发现家里的固话其实可以打国内的固话,再加上平日工作与时差原因,就变成了每周末的中午按时打座机。于是取消了国际长途的forfait,联系的频率变得固定。那时开始说工作上遇到的难搞的经理、好心的同事、想争取的项目以及男朋友和他家人的种种。虽然是一周一次那么固定,但每次都能说上个40分钟。直到近半年,我好像停止了说“正事”,可能是越来越发现说了他们也不明白,得到无非是“哦”,“这样啊”,“好了”之类的回应。那种“只要跟妈妈说了,事情就会便好起来”的魔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消失了。还是打电话,每次还是找事情说,但说的简单概括多了,目的多半只是为了告知一下,不会激发后续的问题和讨论。 最近,因为妈妈生病,我又开始尝试视频,觉得这样子见到她,心里有个安慰,好像能知道她身体情况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高兴,心里是不是舒服一样。然而这几个次的视频,不到10分钟就挂了,说的无非都是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那边冷不冷,有没有试着去运动,我又要开始去上班了等。
写到这里,我是伤心的。很羡慕那些跟家里保持着长久并健康关系的中国同事,每次他们提起来自家的事情,什么妈妈评价自己的新头型啦、因为听说恐袭家里四处找啦。那时,我心中都会暗暗想起自己沉默的父母,不知道是我做的不够,还是他们比我还神经大条。
我不知道要如何做才能扭转这种趋势,还是说内心深处真正的我是不在乎的。不,我相信我是在乎的,正如我的父母肯定在乎我一样,只是我们都要学习如何表达如何传递感情而已。
希望下周给妈妈打电话,时间能尽量长一点,表现得尽量好一些。
笑笑
2018年9月16日